运营商转型再度发力。日前有消息称,中移动融合通信业务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上线。为解OTT“围城之困”,国内运营商已有数次尝试:中电信联合网易打造“易信”,中联通联合腾讯推“微信沃”。但机遇的天平却始终没有倾向运营商一端。
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反应最为剧烈的中移动选择了自我革命。“免费”短信代表的融合通信或成冲破管道危机的导火索。但运营商需保持清醒,一味视OTT为猛兽,欲除之而后快,很有可能将宝贵竞争资源用错方向。再食苦果亦非杞人之忧。
运营商再打“防守反击”
中移动此次发力,主要对象之一即为已经存在了20余年的、最基础的移动通信业务。据了解,即将推出的融合通信业务将把传统短信、彩信转变为基于数据流量的“新消息”服务。今后手机短信按条计费的方式,将转为按流量计费。
过去十余年间,短信可谓国人最钟爱的通信方式之一。该特性甚至一直延续至OTT出现初期。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的出现,OTT卷起的热潮不断冲击“传统”。中移动前三季财报显示,短信使用量同比下降20.2%。这样的表现,亦成移动互联网时代唱衰运营商竞争力和应变力的有力论据之一。
运营商转型——虽然陈旧的话题已不断被运营商的尝试所刷新,但无论是改进飞信,还是推出新产品Jego,本质均为低段位的“换马甲”,其所产生的影响在OTT业务前有如“蚍蜉撼树”。如评论所言,OTT带来的是互联网公司CT化、运营商IT化两种模式之争,运营商需要发端于最底层的“真创新”“强变革”!
今年年初,中移动宣布其将通过融合通信,构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新的业务入口”。未来,通话、消息、联系人这3个最主要入口将与移动互联网无缝对接,目前的语音、短信与数据服务将完全打通。虽然这一概念在业界并不算新鲜,但中移动的这一规划令业界在意义解读时,首次出现了“革命”一词。
既有“防守反击”反击,则必然有对立方或“假想敌”。合作、换马甲、革命,终究意在阻击OTT。换而言之,变革根本驱动力,即为与OTT的入口之争。
“入口之争”倒逼转型
移动互联网时代,OTT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入口之一。工信部11月5日发布的电信服务情况通告显示,三季度,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2.73亿。另有数据显示,微博、微信用户已达5亿。腾讯二季度财报则显示,微信和WeChat月活跃用户量就已高达4.38亿。得入口者得天下,4G时代运营商管道化趋势加速。
倒逼力量日甚,运营商纷纷探索解决之道。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早前接受采访时即表示,从最初的本能抵抗面对互联网数据服务冲击,如采取限制或是差别定价的方式被动应对,到主动出击,开放合作营造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均是运营商避免管道危机所做出的努力。
因此可以说,中移动此番力推融合通信,意在掌握移动流量入口。换而言之,融合通信试图“重新”构建一个基于网络流量的生态系统。相比之下,对于避免管道化的问题,中电信则明确提出“去电信化”,同时联合网易打造“类微信”产品。总的来说方式各异,终究殊途同归——寄望转型阻击OTT企业围城。
然而,对于传统运营商的自我革命,业内人士延续了一贯的看衰态度。他们普遍认为,不管是中移动还是中联通、中电信,面对冲击和压力做出类似“融合通信”业务的改革最多只能“分一杯羹”,击退OTT企业已不可能,更遑论颠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声音,一方面,是信息通信技术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映衬出运营商,甚至是业界的“方向性”迷失。
放弃幻想 回归价值核心
OTT挑战的,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将运营商完全纳入OTT参照体系,本身即是误区。在ICT行业“产业分工去中心化”的当下,移动互联网巨头、运营商等均有自身核心竞争力,需基此构建生态系统。但是运营商做的显然不够。
一味反击OTT,不如回归价值核心。运营商需要重新回归以网络为核心的竞争格局。OTT应用越繁荣,网络差异化竞争优势将越明显。此外在关注网络质量宣传的基础上,还需改变内容“脱离式”发展现状,打造集约化、平台化产品。
闭门谈“融合”,不如破除壁垒。从世界范围来看,跨网互通已是趋势。美国两大电信巨头AT&T和Verizon此前已宣布,明年将实现VoLTE的跨网兼容和互通。长期各自为战的国内运营商,亦需真正的“大融合”通信,破除割据心态。
此外,运营商在面对OTT对基础通信服务替代时的反击乏力,核心还在于互联网对用户的通信“刚需”提供免费服务。虽断言基础通信被“免费”颠覆为时尚早,但随着WiFi通话等应用的出现,通过免费基础应用将用户引流至移动应用平台必将成为未来运营商介入市场,增强入口引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总而言之,随着OTT的“裂变式”发展,留给运营商的3G、4G互联网可作为空间正不断缩校免费能否破解管道化危机,归根结底还在于运营商能否获得真正显性的“制度激励”,在网络优势最大化的同时,转变“工具化”业务应用为主的现状,打造融合互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服务平台。
归根结底,推动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通信的“新变革”,其格局与意义远大于“阻击”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