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 UC 并入阿里之后,俞永福保持了一段时间的高频露面。在昨天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俞永福又发言了,在有关“跨界”的演讲中,他先是分析了跨界的三个标准,即准备跨入的市场要大、发展要慢、利润够厚。
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UC 的跨界即是从手机浏览器向移动搜索业务的延伸,这也是俞永福在整个互联网由 PC 向移动迁移时所看中的搜索新机会。演讲的最后,俞永福还顺便评价了去年百度对91无线的整合,认为“91基本被搞死了”。
演讲之后,俞永福接受了创业邦等媒体的采访,从并入阿里之后的变化谈起,分享了自己最近对国内互联网一些思考和从中看到的机会。以下内容根据采访整理而成。
整合也是企业成长的一种能力
俞永福:第一,整合肯定需要一步一步来,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一定要增值;第二个程度更重要。互联网公司最缺的是什么?是时间。因为你缺时间,所以现在不可能要求每个人成为全才;在互联网时代从领导者角度来讲,追求的是什么?是偏才。然后,追求你的班子是全才,是木桶理论,班子里面的能力面面俱到。所以从组班子角度来讲,我有一个重要心得,什么样的班子才能够长远发展,很重要一点能力互补。
最后是整合的心态,得看让对方来你这里,是跟你汇报的,还是跟你合伙的。为什么我觉得马云有懂人性呢?因为永福不是去汇报的。
中国企业跟全球企业在发展时,非常吃亏的一件事是什么?中国企业一直没有把整合作为自己企业成长一种能力,这个是非常可惜。美国企业在整合和被整合上都很成熟,它能够变成企业的一个成长能力,很少听到他们有大规模整合失败、或者被整合对象和整合对象直接产生巨大矛盾。整合一定是从整合人到整合公司、整合技术,要作为整个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成长。
反过来就在整合这件事情上,过去几年,我担心的是什么?这一两年整个中国投入到并购整合上的资金都是过百亿美金了,如果过百亿美金之后都是大规模整合失败,后果是没有人再花钱或者愿意去整合了。这个对于创业者环境会非常不利、会再引发问题。
神马搜索和阿里结合的新机会:数据
俞永福:阿里的哪些资源有利于神马搜索业务发展?核心就是数据资源的角度。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从过去十年到未来十年,从一个角度看技术发展,是从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向DT(Data Technology )的发展。因为基础载体是文本,这十年是以信息服务为中心,再往上就是页面,大家都要争,这是我的主页,这是我的页面,发布都在自己的门户上。但是到了数据技术里面,这十年里面文本局限被打破,一切事物都可以以数据形式进行提取和描述。
比如在移动搜索的使用场景下,到时间提醒我吃饭、显示我的卡路里。这就是对数据规模应用,现在传感器量越来越大,相信以后每个人要超过20个传感器。
从IT到DT的发展,数据的量就会变成一个很重要的移动搜索的基矗这两年阿里到处投资,有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就是数据。这样会构成阿里相当规模的数据库,跟搜索对接起来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例如,我可以再分享一个数据。每天阿里几千万的包裹量都是很恐怖的活跃数据,比如门址类数据库,意味着这些地址都是真实存在的。
UC 带给阿里的新机会:加快国际化
俞永福:UC在印度有34%,在印尼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任何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去到海外,想获得这么大的入口流量,能不能买到都是个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中国互联网企业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方式问题。毕竟UC摸索了四年时间,包括总结的空军、陆军和海军三个阶段问题,这些都是摸索过程中很重要的积累。
今天所有人最缺的不是钱,是时间。任何一个能走走弯路的事情,都是产生巨大压力。
电子商务国际化的机会:买遍全球和卖遍全球
俞永福:在这段时间对电商的学习中,我能够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就是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在未来十年,买遍全球和卖遍全球将是中国整个电商巨大的机会和沃土,从创业角度、产业链角度,各方面机会都会非常多。
买遍全球很明显,出差国外的时候,大家肯定都希望其中安排一站是奥特莱斯。那能不能在家天天奥特莱斯呢?这样一个机会是非常巨大的,因为中国的购买力非常强,三亿的电商用户如果每年都买几家全球产品,你想规模会上升到什么水平?
再说卖遍全球机会。其实从过去十年中国人在卖遍全球做得非常成功。未来十年如果从卖东西的角度来讲,应该进入第二次中国卖东西走向全球的时代,这次应该是依靠移动互联网。
PC 互联网的移动机会:围绕移动特性的创新
俞永福:传统互联网有优势的公司,在过去几年在摸索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候,都采用了在一开始成立无线事业部的方式,就是把原来的传统业务,用无线的方式集中在一起。这种方式一定会失败,就像刚才的问题,移动的电商应该单独列部门吗?肯定不是,移动是形式,电商是名词。所以无线事业部和移动事业部的内涵其实是不一样的,关键还是要回归到业务线上去。原因很简单,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发展,本身是业务要跨代式发展。
第二点,PC 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是两条线发展,一是把 PC 业务无线化,这只是一个形式,所以要用原来的优势资源快速迁移到移动互联网。无线化这一部分,基本上BAT利用传统优势都是成功跨越到了移动互联网,他们遇到的挑战是第二条线:围绕着移动特性的创新。因为在这条线上来说,所有人处于同一起跑线。
当时为什么大家说腾讯拿到第一张船票,就是因为手机QQ是QQ的无线化,依然是比微信用户量大,微信不是第一大用户量。反过来,微信是这个品牌对于所有人现在没有压力,微信是围绕着移动特性的创新杀出一条路;现在百度也是在 PC 无线化,但是围绕着移动创新遇到巨大挑战;阿里无线化做得很快,淘宝、支付宝、天猫,但是在围绕着移动特性的创新还是在摸索。
所以这两个事情要界定清楚。原来的电商业务无线化,应该在业务线上,不用列出来,而我分管的业务线,核心是非电商业务领域。这部分围绕着移动特性的创新,我觉得核心还是在输入、输出、网络这样几个大的地方要去找机会。比如说微信、UC都是明显抓入了输入方式、输出方式和网络特性,形成了很重要的创新、形成了用户的机制。
比如在 PC 上,文本到文本是很明显的交互方式。但在移动上,基本都是文本、语音、图片交叉。在移动搜索上,我认为也是要进行这种变化。不管是从传统的电商角度考虑输入和输出,还是从做移动搜索角度考虑输入和输出,这是围绕移动特性的创新,也是巨大的机会。
第五个 IT 十年的新机会:人工智能
俞永福:我在2004左右思考创业的时候,观察到有一个总结,就是IT产业每十年一个大的总结。1990年之前是硬件的十年,全球的王者是IBM.1990年到2000年是第二个时间,关键词是软件,中国也第一次抓住了机会,核心是联想。我自己做 VC 的时候在捕捉第三个十年,关键词是因特网,也可以说是“软件的服务化”,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软件公司,这里面的企业代表是 BAT. 我当时在2004年看到下一个十年的关键词就是移动互联网。
大家想想第五个 IT 十年,大概从2014年起步,2016年左右进入沉淀,可能2018年之后就快速发展,我去年年初得出了一个结论,觉得这个关键词会是人工智能,现在说的是随身性设备,但如果只当做随身设备看,一定会做死,因为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实质。
过去4个十年分别解决了硬件局限、信息化局限、时间和空间局限。未来十年,为什么叫人工智能十年?现在讲的一些词全是人工智能里面的一些基础要素,比如基础学习、云计算、大数据、随身设备,其实都是人工智能的这个方向需要的必要元素。
过去一年在前端做随身设备的公司特别多,明年一定是尸横遍野,因为太多人没把这个想清楚。每十年一个片段的延展,都存在技术跨界的融合中,下一个核心是人工智能的技术跨界,涉及到硬件通讯,软件、大数据等等。
一个新的产业起来之前,都要经历从春秋到战国,进行产业的投入,再带动整个生态的成熟。现在大量的公司在进入人工智能、或者窄到随身设备,大方向肯定没错,但到一个阶段会进入战国时代,很多人会死在里面,从时间上感觉这个温度差不多明年就该进入战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