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麦肯锡咨询集团提出“大数据”一词,大数据已从商业变革扩张到生活变革。这个世界所拥有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离散。大数据应用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深度和体验惯性。它可以预测犯罪的发生、预测流行病的散布规律,甚至预测重大的政治危机和人事变局,更可以很好地预测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从经济学视角看,大数据类似于理性的经济模型分析,从探寻规律中实现预测。然而,最近30年来,理性经济学不断面临行为经济学的挑战,并出现二者相互融合和互补的新局面。大数据背后所蕴藏的“生活感性”问题,也长久以来被忽视,值得探讨。举例而言。著名心理学家施瓦茨提到一个经典案例:一个人想买一台新车,而且对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看重,于是他反复阅读了美国著名的商业大数据研究报告《消费者报告》,该报告数据来自于数以万计的大数据分析。终于,他决定买一台某名牌的轿车。但当天晚上其朋友对该品牌轿车的负面评价使其打消了购买该车的念头。上述现象被称之为大数据背后的“个数据”现象。这在生活经济学中涉及到“消费感性”对“消费理性”的挑战。但为什么在消费行为选择中,“个数据”常常能战胜“大数据”?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恩曼提出的“可获得性启发”理论,对此可提供重要解释。“可获得性启发”是指,人们认为容易想起的事件比不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见更生动,所以也更可靠,因此会选中前者,尽管后者实际上可能更可靠。亲朋的介绍常常比数据报告或商品推送更常见更生动。于是,来自某个亲朋的“个数据”,就很容易战胜来自于千万个陌生人的“大数据”。大量的生活经济学实验证实了在消费选择方面“个数据”对“大数据”的“颠覆”。“可获得性启发”还有一个推论是“熟悉定律”:人们通常对熟悉的商品更有好感,当所选商品势均力敌时,最熟悉的商品会被买走。相较而言,人们对身边人提供的或自己亲耳听到的(虽然很可能只是道听途说)信息更具熟悉感,而对基于大数据的推送信息缺乏熟悉感。因此,大数据推送常常败在“熟人耳语”的“个数据”面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分析通常能甄别和预测到消费者“需要”的东西,但无法保证是消费“喜欢”的东西。尽管在生活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领域中存在对大数据应用的某些挑战,但这些“异象”并不能掩盖大数据蓬勃的发展现实和强劲的发展态势。“个数据”选择现象是对大数据应用的有益补充。它提醒我们注意并不断改进未来的“大数据应用”,并在大数据分析方法中嵌入更多的“个数据”分析节点。
关注“大数据”,别忘“个数据”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4-02-11 11:12:40 浏览:9252次
导读:自从麦肯锡咨询集团提出大数据一词,大数据已从商业变革扩张到生活变革。这个世界所拥有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离散。 大数据应用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深度和体验惯性。它可以预测犯罪的发生、预测流行病的散布规律,甚至预测重大的政治危机和人事变局,更可以很...
下一篇:何为大数据?
相关内容
- 2025全球电商消费趋势有哪些?AI等创新科技应用场景加速拓展、情绪经济成亮点
- 2025年互联网八大预测:这些将会改变你的生活
- 脑机接口临床案例获“出乎意料”成果:瘫痪患者训练2个月,不需脑机接口也可拿起木球
- 端侧AI火爆,中国芯片企业如何在高通、苹果竞争中食得一杯羹
- 普华永道发布2025年AI预测:AI Agents将劳动力提升1倍
- 黄仁勋: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巨型芯片,将使用72个Blackwell GPU
- 高盛展望2025:AI仍是科技行业主旋律,软件和支付行业值得关注
- 脑机接口和 AI,一个硬币的两面
- 联想意外曝光英伟达N1芯片!AI PC要迎来“质变”时刻了?
- 2024年最失败的八大技术,23andMe、波音Starliner、垂直农场上榜
AiLab云推荐
最新资讯
本月热点
热门排行
-
科学家成功研发可弯曲的非硅柔性芯片,成本不到 1 美元
阅读量:5959
-
马斯克的新愿景对准盲人,Neuralink下一代脑机接口已获批
阅读量:4552
-
为了获诺奖,AI不仅要懂物理学,还要懂哲学?
阅读量:3749
-
中国厂商与苹果竞速,AI手机进入“自动驾驶”时代
阅读量:3628
-
我国研究人员设计出高效神经调控芯片,推动脑机接口研发进程
阅读量:3549
-
马斯克盯上了盲人,Neuralink下一代脑机接口产品获批
阅读量: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