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云计算与物联网对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影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3-04-27 09:57:05   浏览:11894次  

导读:1、云计算向整合共享的转变 慧聪智能家居网云计算是继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重大革新,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资源的计算模式,使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按照用...

1、云计算——向整合共享的转变

慧聪智能家居网云计算是继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种巨变,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重大革新,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虚拟化方式共享资源的计算模式,使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按照用户的动态需要,以服务的方式提供。云计算的核心理念就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获取“云”的计算服务。未来的政府网站在建设中,尤其是地市以上级别政府的网站群整合,云计算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解决不断兴建的大量数据中心,使IT基础架构实现集中统一的格局,整合资源,大大减少建设成本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未来,云计算在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都将有广泛应用,这是一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技术,它将是未来政府网站应用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世界各国都争先启动了相关方案或计划,以促进云计算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德国2010年6月就宣布启动《德国云计算行动计划》,联邦政府和各州(市)政府把云计算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韩国政府在2009年12月出台了《云计算全面振兴计划》,将投入6146亿韩元以实现云计算服务的振兴。美国2011年2月份宣布了“云优先”战略,规定所有新建的政府信息系统,必须优先考虑云平台。美国政府IT预算的25%(也就是200亿美元)将用于云计算应用。新加坡政府通过“软件即服务”的订购模式向政府机构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以中心政府云(GeneralG-Cloud)作为取代整体政府基础设施SHINE的下一代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中,确定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的试点工作。如,北京的“祥云工程”、上海的“云海计划”、深圳的“鲲云计划”、无锡的“云计算中心”、广州的“天云计划”等云计算工程都在建设运行当中。

云计算的出现为政府网站的升级提供了有利支撑,它主要通过IaaS、PaaS、SaaS等三种服务模式提供服务,具有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按需服务和数据共享等特点。在政府网站中,采用云计算技术,一是能够提升基础资源的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二是能够强化各部门数据、信息以及服务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效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升行政办事效率;三是增强安全保障,降低潜在的网络、系统、数据等潜在安全风险。

2、物联网——向智能化应用和服务的转变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它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它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以及“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与电子政务的结合可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使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并促进政府运作公开透明。同时,使政府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互联共享成为可能,并得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从而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另外,政府可以通过自身、媒介以及各种组织的专门数据收集公司获得大量的信息,从而支持政府进行正确的决策,对国家和公民实行有效管理。

3、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向跨平台服务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移动终端的基本普及,上网应用的持续创新,用户体现出“移动接入”的高度需求。根据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2011年底的69.3%提升至72.2%。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50亿,以每日新增200万的速度增长,且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将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普遍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应用服务,将是政府网站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政府网站,可大大提升政府网站使用的便捷性、实用性以及用户体验,并体现出“网络接入更便捷、应用服务更丰富、用户体验更人性”的趋势,真正提高用户的办事效率、拓宽用户的访问渠道,实现用户随时随地享受主动的政务服务。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开展移动电子政务工程,2010年8月,北京市移动电子政务平台正式开通,广东省连州市电子政务移动办公系统于2010年12月23日正式启用,部分政府门户网站积极开通手机版服务,为用户随时随地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提供了便捷。但是,缺乏重视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数据不足或数据不准确、标准化和安全性欠缺等问题仍制约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阻碍了政府网站的多渠道、跨平台发展。为顺应时代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网站在建设中,需继续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深化,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时效性、在线服务的实用性和政民互动的便捷性,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认知、使用和满意度。

4、微博——向深度互动的转变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公众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博客、微博、维基为代表的网络应用开始渗透到人们的互联网生活中,使用户的参与性不断增强,用户不再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使用者,更是信息创建者和传播者。Web2.0技术,尤其是微博应用,在个性化、交互性等方面凸显优势,用户可在开放的公共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可与他人交互。政务微博的出现拓展了政务信息的公开渠道,大大提升了政府网站发布信息的及时性,同时用户可对政府发布的信息进行点评、留言和转发,大幅度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便捷度,也使得政务信息的传播速度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使信息赢得更多关注,便于政府在虚拟网络社会中对舆论进行引导。

另外,微博以其双向互动的优势促进了政民之间的深度沟通,满足了民众参政议政的需求,加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了解和认可度。国脉互联董事长杨冰之指出,微博改变了政府网站的外部生态环境,两者存在着促进、威胁和共赢的关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不得不说,开通官方微博是政府网站提升用户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门开通了政务微博,据相关数据指出,目前,我国正式开设政务微博的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超过4万,中央和省部级单位及其直属机构政务微博也超过3000多家。

但从政务微博的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政务微博的表现仍不理想。在信息公开、舆论引导和政民互动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部分政务微博没有及时表明立场和态度,未能及时公开应急预案,面对民众的质疑和提问未能做出澄清。国脉互联董事长杨冰之指出:“政务微博最大的价值,就是在第一时间介入突发事件以引导舆论和公众情绪,与小道消息和谣言赛跑”。“装聋作哑”的政务微博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民众对于政务微博的期望值。

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做好同民众的互动,倾听百姓的声音,主动解决问题,而政务微博正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作为民意与舆情的“观测站”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稳压器”,微博问政将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机制,帮助政府部门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纳智于民。

5、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政府网站发展的目标

郑爱军提出:随着政府改革步伐的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和概念的兴起和运用,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将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更加加大新技术、新理念的运用,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网站发展将会进入新一轮的扩能提质、改版升级阶段。建设“智慧政府”成为电子政务的重要责任,政府网站成为“智慧政府”的网络策源地,将政府网站打造成为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是物联网时代的根本诉求与战略目标。

所谓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即是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同时注重服务外部性、服务对象精确化、服务方式有效性、服务形态多样性,具有综合性、集成性、基础性和总体化的特征的平台。“智能化”具有问答式、自助式、提醒式、跟踪式和模拟式五种表现形式(见图表)。

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各类政务应用,信息共享水平明显提高,网上跨部门协同办公全面实施,政府部门间整合度高、协作性强;基本实现信息公开媒体化、网上办事流程化、互动交流即时化、平台改造一体化,网上办事和互动交流的替代率、解决率明显提高,政府门户网站能够一办到底的(在线)服务事项达到100项以上,90%的企业和个人在处理政府业务的过程中采用电子方式;公民和企业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到所有政府机构的事务中,与政府进行互动,提出建议。

拓展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智慧政府”惠民功能,要本着“整合、重构、协同、便捷”的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整合——按照“资源集约、信息集中、业务集成”的思路,对部门街镇网站、业务应用系统和民生应用系统进行深度整合,建立整合一体、上下互动、左右协同的网站业务系统和集综合型、多用途、集成化、智能化和高绩效的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基础设施集约化,降低综合成本,提高综合效益。

重构——对政府组织体系进行调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新构建政府决策系统和重点部门的专业应用系统,强化民生应用体系建设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安居和文化服务等系统,促使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协同——以信息公开推动信息共享,以业务流程优化促进工作协同;优化政府协同业务体系,建立协同办公、机关事务管理、绩效考核、行政审批管理、信访管理、电子监察等系统,以“前台”建设带动“后台”建设,以“后台”支撑带动“前台”应用,以外促内、自我完善,实现后台的“一站式”、“一线式”、“一门式”联动。

便捷——加快建立个性化、精细化等各种终端服务功能,如手机网站、我的门户等,实现公民和企业足不出户享用自助服务、个性服务、问答式服务等便捷的智能化服务,用户成本明显降低。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重构、系统、高效等方式管理政府的运行,建设智慧应用支撑体系、智能公共服务应用体系、智慧公共管理应用体系,让政府各部门彼此协作,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执行能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智慧型政府。

【案例】

(1)【广东清远数字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通】2012年11月29日,广东省数字清远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验收会和建设成果发布推广会举行,这标志着数字清远地理空间框架已建设完成。该项目搭建了清远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清远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三旧”改造监管信息系统、旅游信息发布系统、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公众服务系统等5个典型示范应用系统。

(2)【广东东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通】2011年,数字东莞地理空间框架已建设完成,搭建了东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三旧”改造监管信息系统、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发布系统、规划成果公示系统、建设项目及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等典型示范系统建设,并在数字镇街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2012年1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和东莞市政府共同组织在东莞市举行数字东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验收会和建设成果发布推广会。项目成果通过了验收,数字东莞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正式开通,将在东莞市政府管理决策、经济转型升级、信息化建设和社会民生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