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概念在国内不断推广,关于物联网的研究与相关政策也在不断出台,物联网已经从虚无的概念云端进入到落地应用阶段
2013年4月24日,国家标准宣暨城市指挥智慧管理技术研讨会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总工杨琪进行了题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主题演讲,以下为现场发言实录。
杨琪:今天,应主办方的要求,我讲的是物联网在交通技术中的应用。这个图很多专家都看过,在各个媒体和杂志上出现的一张物联网的概念图。在上个月,我们在北京国家物联网的体系构架的时候,很多专家对这个图产生了质疑。因为他在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准确,因为它整个体系是通过传感器网络通过接入到最后使用。其实这个是信息化的一个体系结构,信息化的提法也主要是在中国有,把信息收集上去。我们在讨论会上提出要修改这张图,因为它实际上在交通领域里,光是收集上去信息是没有用的,它必须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不管是交通,还是智能交通,它实际上是一个闭环的。信息上去之后,必须要反馈下来,要去控制。比如我们在交通过程中,应该对交通流进行控制,然后对控制的结果再反馈下去。而且,从国外很多资料,包括ITU这一层应该是叫设备网,不应该是传感器网络。我想在以后的国家标准发布过程中,会把这个修改过来。
从物联网的概念来理解物联网,把物联网和互联网作比较,在物联网来有一个特征,一个是要识别,在你的网络里你是什么角色,人家怎么来识别你。第二个,你要有各种的感应,听觉、视觉、触觉、味觉。通过大脑取得的一些信息经过分析以后,有动作的反馈和语言的交流。从这个角度去分析物联网,物联网也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识别,你身份的识别。在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前,因为智能交通对于识别来说,有一部分的内容在里面,但做得不是很精细化。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以后,一大批专家分析物联网概念时候,就发现智能交通的识别还做得不够。你比如说一个车,我们在智能交通里面,就把它作为一个单一的课题。有可能这个车有很多的特性,车有车牌号,运载的东西它也有一个特性,因为涉及到汽车的运转和制造方面,发动机、刹车、车辆运行的状态都是它要去感知的。从智能交通的角度来说,原来有的还是很多的。在思考和处理,可能物联网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有一些新的,比如云计算,中国还提出海云计算,还有就是一些新的传输方式,比如像3G、甚至到以后5G这一类的技术在慢慢走向适用。这一款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刚才我提到的,物联网的三个主要的特性,一个是全面的感知,可靠的传递和智能的处理。通过这几种方式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我们在国内,物联网这个概念出来以后曾经热过很长一段时间,现在还再继续的热。但我们对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或者是交通领域的从业人员,其实应该很好的去分析,到底这个技术和我们现有的系统是什么关系?我们从这个技术里可以得到什么新的启示?我们在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的,现在还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另外,随着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发展,需要对物联网内涵和外延进行研究,以区别于已有的应用系统。因为,当时物联网概念很热的时候,很多的地区政府说,物联网一年的产值可以达到上百亿,千亿。新的东西一年不可能做到这么高的产值,是因为把原来信息化的传感器的都纳入在里面。我们发现物联网所依托的技术和产品其实远远比物联网本身要发展快,而且不断被现有的应用系统所吸收。所以,我们要问一问,物联网的立脚点是什么?它所带来给产业的变革到底在什么地方?它对这个物的对象的标识是它的一个特点,我们在智能交通中间,怎么去把这个概念好好的去应用,提高我们这个系统的互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