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发展国产或者说自主操作系统基本上是一个月经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有企业出来流血展示下。碰到谷歌封杀、微软收费这些特别的日子,还要额外发作下。争来争去,淼叔希望形成一个共识:做操作系统是企业自主的事,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去做。别让什么“核高基”等国家基金来搀和。凡是说要做自主系统又希望跟国家要钱(就是跟纳税人要钱)的,大家见一个唾弃一个。
我们首先定义一下操作系统。大学计算机教材上说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系统,可以直接对硬件系统进行管理功能调用,为其他应用软件与硬件沟通提供渠道,同时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操作界面(人话版)。很多国内项目就凭着这个定义骗钱了。但在软件高度工程化、硬件自身智能化的今天,这个定义早已经被超越了。有丰富的操作系统开发、移植经验的飞漫软件CEO魏永明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当前环境下一个操作系统应有的要素:操作系统应该具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即技术上拥有跟其他OS的区隔度、市场上形成与硬件商的产业联盟、法律上具有核心的专利技术、后续力量上拥有活跃而稳定的开发者社区。
这个标准清晰梳理了我们对操作系统的认定,与成功条件的判断,也同时看清了操作系统的商业性本质:它出于企业巩固和扩大自身优势的需要,以技术、专利和市场壁垒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借获取开发者的支持来赢得丰富的应用和快速的系统升级,从而占据市常
现在你们应该知道,问什么文章开头我就要说,跟国家伸手要钱开发操作系统的都是骗子了。
本质上,操作系统是一种商品,目的是建立竞争优势。国家出钱支撑一家公司去垄断,IT公司不是要变得跟两桶油一样不要脸了?何况有些公司还高唱这是为了国家安全民族利益,全是扯淡。
好,现在说第二个问题,清白的商业公司要不要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淼叔认为,长远来看,软件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都会天然地生长出操作系统野心。因为操作系统是一切软件的基础,而公司业务越庞大,越不放心把地基建在别人家地盘上,谁知道那下面是沙地还是火山,人家什么时候就抽板呢。更重要的是,公司越庞大,越会感受到现有环境对自己业务发展的制约,必须去营造一个适应于自己的新环境。
以Google为例,它创建时微软已经称霸,但长期以来它做搜索,微软做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业务似乎不竞争。但Google的危机感在于,微软控制了操作系统这个PC入口,就可以控制人们的浏览行为,进而威胁到搜索核心——网景当年就是这么死的。所以Google要做自己的浏览器,也要收购安卓,以抵御微软封闭入口的可能。
而从更积极的角度看,Windows系统是PC时代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和移动时代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例如耗电、笨重、昂贵等弱点,这会限制人们的上网手段和需求,进而限制Google的市场空间。所以Google需要打造更为节能、廉价、便携的操作系统,来扩大自己的用户基础,进而增强市场空间。
这两个因素放在这里,后一个因素比前一个因素还要重要,因为IT行业中后起企业更有冲劲和侵略性,更需要打破现有格局,所以Google即使不想刻意跟微软竞争,也会主动积极地推进自己的操作系统。反观国内这些叫嚷着要推自主操作系统的厂家,大部分都是抵御外侮、防止命脉被控制之类的消极思维,能讲出自己业务需要新操作系统拓展的没几个,这也是国内此类论调者骗子居多的一个表现。
最后再说一下,国内公司开发自主操作系统的可行路径。以前一说开发操作系统大家都吭哧吭哧跟硬件去干上,或者拿开源的Linux改吧改吧就去报奖了。但如果开发由公司主导,基本就确定这么干很不合算了,因为风险太大,一失败了全打水漂。实际上,Google路径是一个非常可复制的路线,就是先发展生态系统,然后逐渐向上游延伸。也就是说,通过自由的生态系统,先把开发者聚集起来,社区活跃起来;专利积累好;产业联盟搭建完善,最后在技术上慢慢抬高壁垒。这一切条件都具备后,再振臂一呼,攻陷巴士底狱。
目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的中国企业是一个没有,但要说接近程度,则腾讯的QQ和微信,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百度的框,都有这个潜力(华为、中兴由硬件而上溯操作系统,在社区和技术壁垒上没有优势)。在开放程度和开发者社区、产业联盟建构方面,是阿里巴巴做得最好;技术基础性方面,则是腾讯最有优势,虽然腾讯的开放脚步其实一直走得不是很快。所以,如果将来真说有国内企业有必要搞自主操作系统,也有希望搞成,大体上也就从这几家中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