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3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新闻博客网站《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的成功,阿丽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成为了美国新闻界影响力最大的名字之一,被誉为“缔造网络媒体帝国的女人”。2011年被美国在线(AOL)以3.5亿美元收购后,《赫芬顿邮报》保持了稳定增长,《赫芬顿邮报》创始人、总裁兼总编阿丽安娜·赫芬顿近日接受了彭博社电视台的采访,谈起《赫芬顿邮报》的发展和与近期的与在线慈善筹款平台Crowdrise的合作。
在阿丽安娜·赫芬顿看来,“众包”模式不但未死,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赫芬顿邮报》成功的核心秘诀,就是尽可能增加用户的参与,把用户真正变成新闻制作过程的一部分,因为他们的力量无比强大。
以下为本次采访实录:
记者:在“内容为王”的Web 2.0时代,《赫芬顿邮报》作为 “第一互联网报纸”,在近期为公共就业和一些非盈利组织线上筹款的活动中,一个小时内募集了超过100万美元,这对《赫芬顿邮报》的影响力做了怎样的诠释?
阿丽安娜·赫芬顿:这太令人惊喜了,我们通过《赫芬顿邮报》平台和Crowdrise平台共筹集了120万美元,Crowdrise是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美国演员)创办的在线慈善筹款平台,影响力也很大。我们欣喜的发现,民众并不只是喜欢对政府提要求,他们自身其实也非常愿意加入到创造就业岗位这个过程中来,他们帮助我们筛选出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表现突出的非盈利组织。我们的目的不只是为这些非营利组织筹款,我们还喜欢通过这个过程本身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参与,促使普通人一起发Twitter、分享图片等,扩大这些非盈利组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希望这件事情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记者:很多人认为“众包模式(Crowdsource,指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已经失败,你怎么看?
阿丽安娜·赫芬顿:正相反,我觉得“众包”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觉得要成功采用“众包”模式的关键一点就是给这个过程增加一点“游戏”元素,比如上次慈善筹款, JVS,一家拥有超过3万客户的专注就业岗位创造、就业技能培训的非盈利组织,与Venture for America,一家专注于帮助毕业生到初创公司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展开了竞争,后期竞争愈发激烈,由于他们大量呼吁自身的支持者进行捐款,我们在最后一个小时内筹集了15万美元。
记者:你们做这些事情能够成功,是因为《赫芬顿邮报》越来越强大的影响力,我看到的数据显示,你们网站平均每50秒就会发布一条新闻,还有视频业务等方面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赫芬顿邮报》的秘诀是什么?
阿丽安娜·赫芬顿:很明显,实时同步发布新闻是一个秘诀,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用户参与(user engagement), 《赫芬顿邮报》成功的秘诀就是用户参与,《赫芬顿邮报》并不仅仅是向用户展示新闻,而是把用户加入到新闻制作中来,用户可以提交评论,可以给我们发视频,帮我们增加新闻线索和信息。从2005年5月我们网站上线以来,已经积累了2.3亿用户评论。我们坚信,媒体的职责并不只是写新闻、评论新闻,而且应该将焦点聚集在各种事情成功背后的原因,这正是《赫芬顿邮报》的DNA所在。比如在上次筹款这件事上,我们聚焦在了这些非盈利组织所做的非凡工作上,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更关注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的失业率上升等问题和付出的代价。
记者:Facebook本周晚些时候将推出新版的信息流“Newsfeed”产品,很多人关心通过Facebook的Newsfeed来传播和分发新闻等内容,你们也会关注将自己制作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渠道被用户发现吗?
阿丽安娜·赫芬顿:我们希望用户有多重渠道发现我们的内容,有些是通过直接访问我们的网站,但我们也希望用户通过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看到我们的内容,因为看到他们的好友在这些平台上分享我们的内容而去关注我们。
记者:我们早先的时候采访了AOL最新的高管苏珊·赖(Susan Lyne),她对你大加赞赏,她将不具体参与《赫芬顿邮报》的管理工作,但你觉得她会给AOL带来什么?
阿丽安娜·赫芬顿:苏珊很了不起,我们已经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她的特点是“为内容带来激情”(She brings passion to contents),她在美国广播电视台(ABC)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她最明白一个节目想要获得成功所需要的因素是什么。
记者:最后一点,对于《赫芬顿邮报》,人们不管何时何地都在贡献内容,而最近有新闻说雅虎禁止员工在家上班,你对此作何评价?
阿丽安娜·赫芬顿:我觉得这是玛丽莎(Marissa Mayer,雅虎CEO)在试着改变雅虎的公司文化。但在《赫芬顿邮报》,我们很灵活,如果有人想要在家工作,比如孩子病了或者别的事情所需,或者有些项目需要无人打扰,我们允许员工在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