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云计算时代的生态文明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3-02-22 14:22:51   浏览:8211次  

导读:文明体现了智能生命在物理世界的先进程度,也是评价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高低的指标。文明并不是人类的专有名词,地球生命都有自己的文明。猴子、大象、蚂蚁有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并且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以便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人类文...

文明体现了智能生命在物理世界的先进程度,也是评价认识能力、创造能力和生存能力高低的指标。文明并不是人类的专有名词,地球生命都有自己的文明。猴子、大象、蚂蚁有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并且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调整,以便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

人类文明和其它生物类文明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文明的传承方式,人们可以采用符号的形式传承文明。文明的累积让人类成为了地球的管理者。

以资本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模式极大地刺激了人性中的私欲,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快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但是这种强调少数人利益和享受的社会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如环境危机,能源危机,物种危机,气候危机,道德危机等。

云计算将通过革命性的技术有效地管理文明,理顺文明和自然、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一、什么是文明

给事物命名并定义是人类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命名的。《道德经》里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老子很有学问,也不能给提供宇宙原始构成物质的东西取名,因为这个东西是在宇宙之前就有了,不属于宇宙里面的东西,所以强行取名叫“道”,并不一定准确。就象目前的“云计算”,很多人已经认为这个名字不贴切。

也不是所有的名词都可以给出明确的定义,如同橡皮筋,针对不同的外力,观察者的描述是不同的。文明、经济、价值观、云计算这些名词就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物理世界里存在的事物包含有三个部分的内容,表象、本质构成、动态过程。人类对事物的定义基本上是针对表象做出的,所以对于表象不清晰的事物,难以给出准确的定义也就很正常了。

1、文明的来源

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马融曰,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沈麟士曰,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王弼曰,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

孔颖达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阳气上达于地,故曰“见龙在田”,百草萌芽孚甲,故曰文明。(孚甲:指草木种子分裂发芽。引申为萌发,萌生。孚,通“ 莩 ”,叶里白皮。甲,草木初生时所带种子的皮壳。)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含义是指,当有德行的君子不再潜隐,出现在社会上时,就会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品德创造出美好的事物,从而改善天下人的生活质量。

可见,最早的文明一词的含义是指由圣贤之人带领下,人们自己所创造的美好的事物。除了发明的产品、工具、文化、艺术,中国的古人更加注重个人的品德。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19世纪之前西方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到了现代西方才逐渐认识到这种对文明的定义是错误的。

2、何为文明

文明是指人类自身运用思维能力所创造的事物的总和。这些事物是人类发明的,包含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物质部分是采用物理世界存在的物质创造的,比如房子、飞机、古代的石器工具等,精神部分是通过人脑思维活动创造的,如文学、艺术、科学、道德修养等。

文明是一个试图描述人类总体生存能力的名词。包含了物理世界、虚拟世界以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连接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准确地定义是比较困难的。上述的定义只是描述了事物的存在形式,事实上文明还包含人类的行为过程,这种动态变化的行为过程影响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动态事情是无法通过定义的形式来附加在一个静态的名词里。

真正创造文明的主体是人民,但是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可以改变了文明的方向,比如詹姆斯·瓦特、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阿兰·麦席森·图灵等。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火车头,科技方法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在关键位置的不同选择将带来不同的文明。

世界观的意义在于它将影响人们选择的科技路线,并且为文明发展提供推动力。比如云计算可以提供更加快速把财富聚集到少数人手里的技术,也可以提供分散财富缩小贫富差距的技术,而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则是由人们的世界观来决定的。

3、如何直面文明的内容

文明仅仅是人类自身所创造的事物的总和,本身并不包含价值趋向。《道德经》第二章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人类社会的发展处于非线性的不确定性选择中,发展路线是由人们自己的行为决定的,因此其未来出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科技路线将创造出不同的科技产品,引导出不同的文化以及世界观。这些事物,无论好坏,都属于文明的内容。比如核电为人们提供了能源,但是核废料会带来潜在的危害,这两样都是人类创造的事物,都是人类文明的内容。不能根据自身的好恶来决定文明的内容,实事求是地正确面对才是符合科学精神的态度。

4、生态文明的意义

工业革命取得的成就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征服欲望。这种欲望提升了人类的创造能力,推动了现在科学的快速发展。然而这种喧宾夺主、角色错乱的自我状态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现代科学在人们的狂妄中迷失了方向。似乎全世界都欢呼新技术创造的产品带来的好处,却没有人关注新产品同时带来的危害。人们在谈论核能带来的电力享受,没有人关心核废料遗留下来的危害;人们在谈论转基因带来的食物丰裕,却没有人思考当改变的基因代码替换到动物和人的代码里后,是否会改变动物和人的特征。

尽管三百年的工业革命所创造的文明包含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幻想,然而人类从来就没有征服过自然,事实上,未来也不可能征服自然。人类仅仅是地球上种类众多事物中的其中一类,在人类出现之前,大多数的事物已经存在。这些事物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稳定、平衡发展的关联体系。

生态文明的提出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意义。明确指出各种类型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的,人作为这个生态系统里的存在事物,本身并不享受特殊地位。因此,当人类利用独有的大脑思维能力创造新事物时,必须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而不是只考虑个人或者团体的利益。

生态文明是指文明具有生态系统特征,并非指新的文明。生态是形容词,说明文明里所包含的内容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文明具有的生态系统特征将推动物理世界的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比如找到了生产核能的技术,就必须找到处理核废料的技术,这种技术是指把核废料作为原料,然后再生产出没有危害的新产品,并非目前的储存废料方式。如果自然界生物系统里没有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就不会有和谐、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生态文明包含了中国古人相生相克的思想。《归藏易》、《连山易》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或许对现在的科学家探索创新具有启发意义。

二、文明的划分

文明是人类认识自身发展程度的标志。因此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位置,就需要对文明进行类型划分。

从宇宙角度对文明进行分类是困难的,其最大的问题在于人类目前并不知道宇宙的起源,现在流行的关于宇宙起源的假设都存在较大的争议。尽管如此,国外科学家从能量的角度对文明进行分类。俄罗斯天文学家尼古拉.克达舍夫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把文明分为三类。

(1)第一类文明(行星文明),是一种掌握了所有形式的类地行星能量的文明。这种文明能够改变天气,提炼海洋中的物质,或者从他们的星球中心提取能量,他们的能量需求是如此巨大,以至必须利用这个行星的潜在资源以获取能量。在如此庞大的规模上管理和利用资源,要求行星成员以精心设计的方式沟通,以实现高水平的合作。这意味着他们达到了一种真正的行星文明,即代表其起源的宗教,民族,国家,道德全部消亡的文明。

(2)第二类文明(恒星文明),掌握了恒星能量。他们的能量需求更加巨大,在耗尽了行星的资源之后,必须利用他们的“太阳”本身来驱动机器。戴森推测这种文明通过在他们的“太阳”周围建造一个巨大球体,使其产生的全部能量得到利用。他们也可能开始到附近的恒星系统探险移民。

(3)第三类文明(星际文明),已耗尽了单个恒星产生的能量。他们必须到达邻近的恒星系统或星团,最终演进成为一种星系文明。他们在整个星系中利用若干个“太阳系”以获取能量。

能量是宇宙存在的基础,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因此采用能量的获取技术作为文明类型的划分标准是科学可行。不过按照这种划分,人类目前还处于宇宙文明的萌芽阶段,属于一种寄生文明,通过使用死亡的植物(煤和原油等)获得能量。这种文明是很脆弱的,因为地球上储存的这些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能量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上述三类文明的划分并不一定是准确的,作为假想中的文明类型,还有一种无处不在的能量可以使用,就是身边的物质。现代科学家已经发现,物质本身就是能量的外在表现。按照中国古代五行相生相克思想,一块石头既然可以按照某种方法组织连接在一起,就必然存在一种方法解散这个组织结构,而解散的过程就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这种解散组织结构的方法在生物系统里已经存在,比如通过酶来分解物质等。或许这种文明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

据网上消息称,宇宙超级文明或能创造亚原子黑洞,并打造如电池般大小的黑洞能量源。所有天体物理学家都明白,自然界的终极能量源是黑洞,尤其是能量充足的黑洞。根据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路易斯·科瑞恩和肖恩·威斯特摩兰计算发现,一个质量为100万吨的黑洞,可以被束缚在只有一个原子半径的时空内。

三、云计算时代的文明

云计算的出现似乎有些突然,也有点莫名其妙。但是如果从人类发展历史来分析,出现云计算又很正常了。每当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面临重大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技术革命,推动人类文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轻易地就解决出现的问题。云计算的出现刚好是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生存问题的关键时候,持续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道德危机等,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技术革命,把人类文明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云计算的定义

作为新兴产业中标志性的名词,云计算是近几年出现的新事物,尽管其影响力非常巨大,很多人认为云计算会带来人类社会的革命,很多国家把云计算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但是目前并没有对云计算做出明确、统一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结合自身的产品和技术,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一些专家学者把多年以前的技术也认为是云计算技术,比如虚拟化技术,网格计算等,这是认识论上出现的误区。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具有延续性,但是从某个区间开始,后面的技术出现了本质的改变,其含义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比如古代的木头车和现代的汽车具有本质的区别,尽管从应用功能和外形看,几乎是一样的,但是绝对不能说汽车技术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就有了。所以同样也不能说很久以前的某个技术也是云计算技术。

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赵文银认为,云计算是以应用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将大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连接起来,并随应用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组织形式所创建的一个内耗最孝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集合。

2、云计算时代的文明

云计算时代的文明属于生态文明,它通过虚拟世界的产品系统来认识和管理文明里所包含的内容。事实上,一个和物理世界关联的智慧地球系统将有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

尽管目前人们在大量地谈论文明,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文明的含义,这是因为文明包含的内容太多太复杂。在时间轴上跨度非常大,从原始社会到现在。在类型划分上,种类繁多,物质方面包含的类型众多,精神方面也包含很多种类。

物理世界的运行是通过存在事物的状态变化来完成的,这是自然规则,不存在突发的神秘事件。这个规则和计算机的运行规则一样,所谓运算是指一类信息状态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信息(所谓集合之间的映射),5+3=8,是指5和3两个事物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变成了8这样的事物,在计算机里,表现为01代码状态的连续改变,并不是一个突发的结果。

对于生态文明来说,一个创造的事物会关联很多其它存在事物,因此人们需要知道该事物的应用将对其它事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地球系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出现蝴蝶效应,对系统产生危害,那么该创造的事物就有可能不被应用,只作为实验室研究对象。比如以前发生的盲目伐林造田,通过人们的努力改变了环境的格局,在创造了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灾难。

3、用云计算技术管理文明

人类已经创造了丰富的文明,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内容,对于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已经创建了很多管理系统,比如图书管理系统、产品管理系统、百科类网站、搜索引擎网站等,但是这些系统是孤立存在的,系统内的信息也是孤立不关联的,或者是弱关联的。

事实上,人类创造的这些文明内容是可以按照维的方式分布的,这些维确立了它们的关联关系,比如按照行政区划、行业类型确定关联关系等。对于不同的文明内容来说,有些维具有强关联属性,有些维属于弱关联。比如猕猴桃作为商品,在行政区域维上的关系属于强关联关系,而一首歌曲在行政区域维上的关联关系比较弱。

传统的信息技术无法解决这种具有多维复杂关联关系的数据管理难题,主要体现在软件危机和数量增长危机的解决方法上。而这两大危机可以通过云计算带来的技术革命解决。

4、云计算企业如何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对云计算企业,尤其是国内小微IT企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为云计算产品提供了真正的应用市场,为国内云计算企业夺取国际话语权创造了机会,具体理由如下:

(1)云计算产品的主要特征在于大规模应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大规模应用是指应用范围很大,涉及的类型很多,参与的人数庞大,而产品技术成本很低。

(2)作为革命性的技术,需要通过产品的广泛应用来进行完善。云计算产品的核心是处理大数据问题。大数据和小数据的处理存在本质区别,目前的科研机构是采用小数据来研究大数据的处理方法,这样的方法可能存在严重缺陷,因为从小数据到大数据,还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技术同样会发生变革。因此获得大数据是检验和完善技术的基本前提要素。

(3)作为人口大国,中国具有云计算产品的测试和应用条件。《道德经》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小国由于人少,很多好的技术和产品无法应用,不会有多大的发展。所以云计算必定属于大国之间的竞争,小国尽管在传统IT领域拥有先进技术,但是在云计算时代将难以取得优势,因为他们没有测试应用的环境,无法通过实践来修正技术的缺陷。

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云计算战略,为中国的云计算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解决了国内云计算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后顾之忧,如果地方政府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云计算产品在大规模应用中带来的社会问题,或许在未来五年内,中国将有可能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全球领导者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