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7亿美元的第四轮融资后,京东商城的融资累计已经达到140亿元人民币,有关刘强东是否会失去京东商城控制权的担忧进一步上升,就我个人的看法,这种担忧至少在2013年仍然会是多余的。
据我的粗略估算,刘强东目前可能仍然持有20%以上的京东商城股份,仍然为最大单一股东,仍然持有董事会半数以上席位。
事实上,估算刘强东的真实股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为了将问题简单化,我们可以假定两种最极端的情况:2010年以后的两轮融资没有增发股份,只涉及到原有股东的转让;2010年以后的两轮融资不涉及原有股东转让,全部采取增发股份的方式。
在计算之前,我还选择2011年初作为一个可以确定的起点:当时在接受我的采访时(相关采访见《刘强东:下一个马云?》),刘强东透露他和管理层仍然持有公司约50%的股份,而他个人持股约为1/3,在董事会9个席位中,他一个人持有5个。
他当时对股份和控制权的态度是:必须保持对董事会和公司的绝对控制,否则宁愿将公司卖掉。按照这个逻辑,即便是在第一种情况下,他也不会转让股份,在有多种可选的方式时,他一定会倾向于不稀释他和管理层股份的方案。
截至2011年初,京东商城一共完成了今日资本等领投的前两轮融资,金额为3,100万美元,以及2010年先后分两次从老虎基金得到1.5亿美元,但这笔融资是后来公布的总计15亿美元的第三轮融资的一部分。
按照公开信息推测,15亿美元的第三轮融资估值介于50亿~100亿美元之间,7亿美元的第四轮融资估值在73亿~110亿美元之间。
在第一种情况(即不增发)下:刘强东和管理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董事会结构不变。
截至2011年初,今日资本等前两轮投资者和老虎基金一共持有约50%的股份,比照第三轮融资的估值,老虎基金这部分投资获得股份介于1.5~3%之间,前两轮投资人共持有47%~48.5%的股份,按当时50亿~100亿美元的估值,价值介于23.5亿~48.5亿美元,以3,100万美元的初始投资计算,回报率达到75~155倍!
因此,前两轮投资人完全有动机套现部分股份,即便第三轮和第四轮投资人全部从他们手中购买股份,也绰绰有余,后两轮融资所占股份介于21%~40%之间。而在这种情况下,刘强东和管理层的股份不会被稀释,董事会席位结构也不用发生变化。
在全部采取增发的情况下:刘强东持股仍然超过20%。
在第三轮融资完成时,管理层的持股介于37~43%,刘强东的持股介于24~29%;在完成第四轮融资时,管理层的持股介于33~40%,刘强东介于22~27%。
从绝对持股量上看,刘强东和管理层已经失去公司的控股权,但在那次接受我采访时,刘强东曾表示他对董事会的控制比对股份的多少更看重,那么,在完全增发的情况下,在完成三四轮融资后,董事会席位可能由2011年初的9席(刘强东5席,老虎基金1席,前两轮投资人3席),增加到12席(DST、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沙特王国控股公司各1席)。
这显然不符合刘强东的“控制董事会”底线,最可能的情况是,前两轮投资人将持有的3个席位中的一个或两个转给刘强东控制,这让他仍然持有半数甚至多数的董事会席位,而对于早期投资人而言,帮助刘强东掌握公司可能对其更有利。此外,还有可能对各个董事会席位的投票权做出限定,来确保刘强东的控制。
但另外一种可能性也非常大,即早期股东仍然持有两个席位,刘强东持有6个 席位,早期的两个主要股东便掌握了关键的决定权,就像当初在阿里巴巴的董事会席位中,马云需要至少争取到杨致远或孙正义手中的一票一样,这对所有投资人而言,也是一个安全阀门,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刘强东也只需争取一个股东同意就可以继续享有决策权,也算一个可以接受的“控制董事会”底线的变种,虽然相比之前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又或者,原有股东仍然持有3个席位,刘强东仍然为5个席位,这就意味着,刘强东必须争取两个外部股东,或者早期股东中占主要股份的那个的支持,才能确保自己的决策权。不过,考虑到早期股东套现部分股份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他们至少失去一个董事会席位的猜测是非常有可能的,在失去一个席位的情况下,总席位变为11,刘强东为5个,又变为只需争取一票外部支持的情况,这和前面刘强东拥有半数席位的效果是一样的。
考虑到在进行第三轮和第四轮融资时,京东商城管理层仍然拥有较高的股份比例,而且这些投资并非一次到位,而是从2010年一直延续到今,因此虽然绝对金额巨大,超过20亿美元,但老虎基金、DST、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沙特王国控股公司这些机构无法将谈判筹码一次发挥,再说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很少以控制被投公司、甚至介入管理为偏好,所以,做出对刘强东的控制权有利的选择,是非常有可能的。
再说,对于京东商城这样一家带有严格的刘强东色彩的公司而言,确保刘强东在一种相对受监控的状态下行驶公司控制权,对公司更有利,至少在当前时期是如此,这也是投资人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