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中国电信构筑云计算集约化综合运营之路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3-02-04 10:19:28   浏览:7544次  

导读:近年来,云计算蓬勃发展,增长快速。据Gartner预测,随着云计算服务认可度的持续增加,云计算服务市场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将至少持续到2014年,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总收入将突破1500亿美元,2015年突破1800亿美元。 目前,中国云计算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云计算蓬勃发展,增长快速。据Gartner预测,随着云计算服务认可度的持续增加,云计算服务市场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将至少持续到2014年,2013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总收入将突破1500亿美元,2015年突破1800亿美元。

目前,中国云计算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链已初步成形。同时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电信运营商面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型提供了全新的方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发布了发展云计算总体战略和目标。同时,云计算由于对社会信息化和节能减排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各地政府纷纷规划了云计算领域的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这对云计算产业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构建一个集约化、开放化、多层次、高弹性的云计算综合运营平台,是电信运营商参与市场竞争、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创新能力、快速部署应用的关键能力。

日成熟 运营商战略部署云计算

根据Gartner云计算的发展判断(如图1),虽然云计算近几年来发展迅猛,但已经逐渐退却了之前产业火热追逐的热潮,进入了真正致力于研发产品和推出应用的务实阶段,云计算产业链分工进一步明确和清晰,基本形成了云系统基础商、云平台提供商、云应用开发提供商、云服务运营商等四大主体。

为大众所熟悉的亚马逊、谷歌、微软是全球云计算产业链掌控能力最强的三家公司,其在产业链中扮演着云平台提供商的角色,并且也涉足应用开发和服务运营。而全球知名电信运营商也已经涉足云计算领域,如BT在SaaS应用领域合作推出了Salesforce.com、Smart Marketing、SugarCRM等平台和业务,并且拥有了电信级PaaS平台——21世纪网络。再如,at&t应用托管的服务,按需付费使用带有安全和网络功能的虚拟主机和存储,Verizon推出了云端运算服务,Telstra推出移动语音和数据服务以及企业云平台的托管服务,中国电信推出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平台等。

在电信运营商部署云计算方面,着力通过大规模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构筑起强大的云资源池优势,不仅促进内部系统的整合复用,降本增效;同时,也为云计算应用的蓬勃发展奠定资源基矗

无论从中国电信的天翼云计算战略,还是中国移动的大云计划,都可以看出,运营商首先主要以基础设施作为云计算部署的重要切入点,进而推出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例如云主机、云备份、云数据中心等应用。

第二步,在搭建的云资源池基础上构建统一的能力开放平台,面向互联网服务合作伙伴,全面开放网络通信能力、运营支撑能力、信息内容和计算资源等综合能力,拓展商业模式,逐步形成云计算的服务合作联盟。

第三步,通过聚合云计算产业各环节资源,积极推出基于云计算的综合信息服务和行业应用。例如中小企业云服务、金融专区云服务、云桌面等。

通过以上三步的战略实施,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立起一定规模的云计算资源池,并推出了一些基于云基础资源的成熟的云计算业务,但在开放能力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的综合信息服务方面,还在不断探索和提升当中。

开启机遇 网络提速促进云化应用大发展

“宽带提速、光纤网络”已经成为中国信息化跳跃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光纤网络全面覆盖是城市信息化能级的一个大飞跃,用户上网可以迅速摆脱昔日1M到2M的速度,即将体验10M到100M超高速的上网冲浪,这种大跨越比2000年期间摆脱56K拨号上网时代更具震撼力。

同时,一根光纤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后,可以满足家庭当中所有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来,用户在家中能够同时享受到高速上网、看高清电视、进行高清视频通话、智能家居等各项数字化新生活,网络将永远在线并成为家庭与外界持续保持连接的桥梁,形成真正的智慧型应用。

在高速带宽发展的基础上业务将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即视频高清化、实时互动化、应用云化,前两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互联网业务体验和感受,而应用云化将从结构上改变原有商业模式,充分开放出互联网及通信能力,促进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解放终端的硬件能力,并使应用和服务的互通性更强大、更平滑。

应用的云化,将使得用户终端设备变得越来越简约,以后用户终端的计算能力完全可以转移到网络平台侧,形成集群计算能力,所有的应用计算、数据存储、信息处理、网络分发等环节都将在平台侧实现,用户终端设备只要接收最终平台处理好的数据,把它们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就可以了,从而形成更加简约的设备,方便用户携带。

云计算使传统C/S架构的处理机制发挥到了一个新境界,虽然这种服务模式是以牺牲带宽为代价的,但随着光纤网络的普及和带宽的充裕,这种创新的模式应用将会大大突破传统的瓶颈,成为未来IT界应用开发的主流。

因势利导 构建云计算集约化综合运营平台

云计算为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效率提升和新业务的发展带来较大契机,一方面通过云计算的部署能够优化企业IT资源,降低企业内部的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促进运营商从传统电信业务运营转向综合信息服务的重要转型引擎。

运营商具有较宽的国际国内互联网出口,高品质的IDC机房资源,庞大的带宽和手机用户,还有良好的渠道能力资源,这些都是发展云计算集中服务的良好物质基矗从集约化发展来看云计算,运营商可以建设统一调度和集中管控的云计算资源池,部署集约化的云计算综合运营平台,通过高速网络的连接实现硬件资源的协作和复用,应用服务的快速开发和交付。

云计算综合运营平台涵盖了资源型产品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型产品PaaS(平台即服务)和应用型产品SaaS(软件即服务),如图2。

其中资源型和平台型云产品,通过提供IT基础设施和通用服务,解决用户信息化系统部署及管理问题,降低用户初始IT投入成本,使各种应用根据需要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实现“按需取用”。应用类云产品,为个人及家庭用户、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提供多种多样的、满足不同业务阶段发展需要的软件应用,还可以进一步量身定制,解决企业在生产、销售、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问题。另外,用户的使用界面和服务的呈现最终以统一门户的形式来展示,较大程度提升了用户使用的通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循序渐进 云计算三层架构各取所需

IaaS层提供公共服务云、中小企业云、专业定制云的基础服务能力。其中公共服务云主要提供通用的硬件能力,包括存储、CPU、内存和操作系统软件等基础IT资源,形成云主机、云备份等资源型产品。中小企业云是专为中小企业用户开辟的云应用服务专区,提供标准的资源池IT服务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特征承载通用的行业应用软件,用户数据在逻辑上完全分隔,通过算法加密和通道隔离保障信息安全。专业定制云完成私用云的部署方式,用户数据不仅在逻辑上完全分离,在物理上也可独立汇集,独占独享,为大型企业定制个性化应用提供IT基础能力。

PaaS层的平台型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移动互联网开发测试环境,其汇聚了电信运营商各种开放的通信能力,如短信、彩信、定位、支付等,并面向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提供应用开发接口和开发工具,形成一站式交付的商业模式。另一类是软件开发测试环境,在基础的云资源池上部署开发测试环境,为软件开放商等提供按需使用的基础资源和专业开发测试服务。

SaaS层以IaaS层构建的不同类型的云资源池作为基础能力来承载,并衔接PaaS层的开放能力,形成公共服务应用、中小企业应用和专业定制应用等应用型产品系列。其中,公共服务云依托公共服务云的基础能力,以单产品形态为个人、家庭以及企业提供云应用服务,比如协同通信、云存储、云桌面、在线安全、云呼叫等应用。中小企业应用通过借助中小企业云的基础能力,为中小企业用户快速部署基于Web的应用系统软件,包括企业的综合办公系统、在线培训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企业门户、客户关系管理等,企业用户可以部分选择、模块式搭建,快速建立起属于本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系统。专业定制应用依托专业定制云的基础能力,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需求,个性化定制云专区应用,提供政务云、金融云、医卫云、教育云、旅游云等私有云应用服务和一整套解决方案。

差异化服务 运营商整合业务借力网络资源

集约化的云计算综合运营平台,在业务提供的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开发部署和快速交付的生态环境。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网络差异化服务,体现与其他云服务提供商的差异化,提供IT资源和通信能力、平台能力、应用能力,聚合优质资源,提升使用体验,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逐层递进的云服务。

云计算是融合通信、IT、互联网等多项技术的综合型业务,其跨领域、集约化的特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迅速吸引了多领域的企业纷纷参与到云计算产业中来,由于云计算使得互联网、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的界限更加模糊,给具有高速宽带网络和强大数据中心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拓展空间,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产业竞争。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电信运营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网络和规模优势,构建集约化云计算综合运营平台,对内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外要围绕需求、创新服务。以点带面,与业界广泛合作,构建智能通达、创新活跃、绿色生态、和谐包容的云计算运营环境,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智慧化服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中国电信 云计算 运营商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