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某一天,如果发现一群鱼总是围绕潜艇或军舰忽左忽右地跟随,又或者潜水时发现一条鱼,总是跟着你,朝你吐着泡泡,那你就要小心了,这条鱼很可能就是鱼形机器间谍。
据报道,美国海军正支持研究人员开发看上去像真的动物的机器。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一所工程实验室,一只靠一对翅膀形状的鱼鳍在模拟水环境中游来游去的蝠鲼机器人,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虽然目前还连接着电源和计算机,但看上去和真的一样,并有望今后能够独立行动。
随着海洋战略和智能技术的发展,水下机器人已经成为各国国防科技研究奋力抢夺的“蛋糕”。但水下机器人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使其在机械设计上比陆地机器人难度更大——在水下深度控制、深水压力、线路绝缘处理以及防漏、驱动原理、周围模糊环境的识别等多方面的设计均需考虑。
以往的水下机器人通常是鱼雷状外形,用涡轮机驱动,用坚硬的外壳抵抗水压,但这种形状限制了其机动性。尤其是在途经海岸浅滩时,推进器往往会卷起厚厚的沉淀物或者被海草缠绕,容易被敌人发现捕获。
海洋鱼类利用自身体形变动来推进的方式具有高效率、低噪声、高速度、高机动性等优点。用这种方式作为动力的鱼形机器人,不仅解决了噪音问题,而且灵活性远远高于现有的水中侦察、攻击装备,几乎可以到达水下任何区域。
不过,打造一只更好的“蝠鲼”并不容易。据悉,弗吉尼亚大学已经是第5年推进这项投资650万美元的项目,合作者还包括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这只“蝠鲼”的身体完全由一整块柔软的聚合体材料制成,避免了水对其内部零件的破坏。尽管它的身上还连着电线,但通过身体“肌肉”的运动,使它像真鱼一样上下左右地游动。这种由螺旋桨到仿生推进的变革,其意义不亚于飞机进入喷气时代。
也许不久的将来,鱼形机器人将会借助更长的电池寿命以及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游弋到意想不到的地方,独立完成各种出其不意的军事任务。届时,各类潜艇、军舰可真的要谨防被“鱼”撞了一下“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