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物联网产业是“智慧无锡“与“感知中国“基石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3-01-10 09:56:10   浏览:6134次  

导读:当前从全国的范围内而言,大家一致都在搞智慧城市建设,但是真正以智慧城市概念融入的城市还很少。当时我们提出的是感知城市,那么要建好感知城市也好,建好智慧城市也好,其本质的含义都是一致的,都需要在最快的时间之内迅速解决相关问题,所以要想建好智...

当前从全国的范围内而言,大家一致都在搞智慧城市建设,但是真正以智慧城市概念融入的城市还很少。当时我们提出的是感知城市,那么要建好感知城市也好,建好智慧城市也好,其本质的含义都是一致的,都需要在最快的时间之内迅速解决相关问题,所以要想建好智慧城市,就必须对城市的发展形态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的城市发展,有它特定的轨迹。从城市角度来讲,是人类社会的主要成分,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创造文明以来,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城市的模式发展应该来说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古代城市,一个近代城市,一个是现代城市,不管是数字城市也好,智能城市也好,智慧城市也好,感知城市也好,这都是在现代城市的范畴,或者叫当代城市,还存在一个未来城市到底怎么发展,延伸一下城市的信息交换方式,在古代最显著的特定是飞马传信,口耳交流;近代城市最显著的特点是电话、留声机;现代城市是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讯网,云计算。应该来说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正在思考怎么样使城市进一步更智慧化,怎么样城市进一步智能化,所以就引发了下一个阶段,关于信息城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怎么样建设,也有人在描绘着未来城市的蓝图,未来城市是不是最终定位为智慧城市,那么我们还在不断的探索中。从古代城市特点来讲,它是建立在手工基础之上,所以当时各个朝代的统治中心都是军事重镇,政府为了更好的维护统治,对城镇军民进行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并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制度,纺织制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城市信息工具主要是口耳相传,城市的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近代城市是建立在机器大生产基础上,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古代城市,随着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不断完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不断亲密,而古代城市是孤立的,也就是孤岛城市,近代城市加强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水电、电报由此产生,科技水平的提升也使得城市管理水平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城市20世纪以来,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了以现代城市为主的发展阶段,现代城市与前两种城市形态、架构都不同,主要特征是较强的经济功能,良好的公共设施合理的现代化生活方式以及先进的管理制度,为什么进行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思考?那是因为,到底未来城市的走向是一个什么样的轨迹,它使用的技术支撑到底是哪些?现代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有哪一些技术支撑,哪一些理念思考?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数字城市的兴起也是由现代城市发展而来,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我认为智慧城市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一句话,迅速解决事情的城市就是智慧城市,另外现在的概念比较多,要真正从字面上理解一大推概念的话,比较难,其实你能够做好事情,做成事实,这个城市功能相对来讲,不管是对政府也好,对社会也好,对老百姓也好,那就是值得称道的事情。·世界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形势要推进无线智慧城市建设,还必须去思考现在世界各地智慧城市到底是怎么建设的,目前全世界有600多个城市正在进行智慧化城市建设,我认为不管是美国也好,欧洲也好,韩国也好,日本、台湾、新加坡,在智慧城市推进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美国智慧城市,我觉得到前面追溯应该是和IBM提出智慧地球是必然相连的,至从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后,美国就把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提出了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广泛的信息网络,然后将其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形态。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来说也有自己的发展形态,也不能够与说从哪一个点开始,早就有一个智慧城市雏形的孕育,中国智慧城市明确的提出09年8月7号温家宝总理到无锡吹响物联网的号角,在物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那么城市朝哪一方面努力,所以智慧城市由此而生,它是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充分发挥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日本也有一个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总体上就是--"i-Japan2015",韩国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就是通过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信息通信技术强国"的目标。台湾将"智慧台湾"作为发展政策主轴的重点,在安全防灾、医疗照护、节能永续、智慧便捷、舒适便利、农业休闲等六大领域开展智慧生活科技创新应用的服务示范。·物联网产业支撑无锡智慧城市建设的概况无锡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宗旨是:"强政、兴业、惠民",主题是:"感知中国智慧无锡"在这个大的主题背景之下,往下的一些示范应用工程的名称都是"感知无锡智慧XX",在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上,我们考虑智慧城市到底建设如何,应该考虑四个度,一个是感知度,二是参与度,一定要有老百姓的参与;三是智慧度,四是幸福度。整体架构上,我们叫"共性平台支撑 应用子集牵引 云计算依托 基础设施融合 信息安全保障",还有一个软环境配套。一个城市如果真正意义上实现智慧,必须要把通讯技术完善,我们把这个通讯技术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抓手,所以今年我们将重点建设四大工程,无线城市建设工程、宽带城市建设工程、光网城市建设工程、三网融合城市建设工程。我们从今年开始,也在试图打造无线、宽带城市,今年的5月17号,我们开放了29个热点,29个区域来供市民免费体验,在明年我们将安排5000个ip地址为市民提供免费wifi,我们起步比较早,但是走的还不是太快,在这里有很多技术问题。在明年的整个架构中,我们将开创9-16个公交系统,但从目前的运营情况看,不管三大运营商也好,还是企业也好,在整体架构体系中都有问题,我专门去台北去体验了无线的台北,他们公交上w技术,从总体上还是实现了部分公交上无线上网,到处都遍布了wifi,我们正在把通信技术建设作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基础来打造,物联网发展同无锡国家传感网示范区建设,整个规划的建设为整个无锡物联网发展插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翅膀,要是在前几年当中,我们的物联网发展,我们的有关智慧城市建设还处在一种概念,一种导论当中,大家还在摸索,国务院正式批复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个批准标志着现在物联网发展有了一个明确性的指向。在无锡,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是其很重要的支撑,无锡物联网发展有了三个很重要的节点,一是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提出迅速在无锡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第二个是2009年11月13日国务院批复无锡同意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传感信息中心)。第三年2012年8月5日,国务院批复《关于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历经了三年的时间,国家也在思考,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来讲,到底要怎么样来发展,我们也在思考,我们也在承担着一些重要责任,也担负着一个很重的任务,这个规划批准以后对无锡来讲,压力更加大。无锡物联网发展就技术来讲,无锡集聚了国内外物联网重要研发机构32家,其中国家重点科研机构5家、重点高校17所、大型央企7家、跨国公司3家。全市有关单位共承担各类研发项目近90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9项,省级项目61项;专利授权和申请数分别为571件和70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3件,申请374件。物联网产业方面,目前,列入全市物联网产业统计(年销售规模百万元以上)企业有608家。2011年无锡物联网产值796亿元,预计今年将达1000亿元,到2015年实现2500亿。物联网标准方面,无锡牵头和参与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有9项,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9项,并在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WG7中取得了系统架构项目组主编席位和2个联合主编席位。2010年3月25日,由无锡物联网研究院递交的"传感器网络信息处理服务和接口规范"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际立项的传感网标准。目前,共有67项物联网领域的国际标准化提案获得正式通过,已经位居全球首位。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应用,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的应用示范项目已达125个,其中国家部委立项的有10个,省有关部门立项的5个。此外我市企业还在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城市承建或参建了应用示范工程,推广物联网应用。在物联网人才方面,无锡共引进海归人才7000多名,引入物联网高层次人才238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4名,省"双创计划"人才56名。在物联网配套方面,出台了一批规划。包括产业规划、空间规划、政策意见;建成了一批载体。共41个,面积500万平米;引入了一批基金。共124个,总规模370亿元;打造了一批平台。服务平台74个,孵化器38个;成立了"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出版了中国物联网杂志;开通了中国物联网网站;组建了物联网工程学院;设立了新华社物联网信息中心;开办了物联网研究生班。2012年8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的《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批复指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和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重点突破、协同发展"原则,把技术创新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创新商业模式,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作用。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加强创新发展,攻克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基地;突出典型示范,推动广泛应用。也就是无锡不管是要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同时还承担着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双重任务使得无锡必须在物联网领域当中做些探索与研究,更重要的是要让整个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发展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那么商业模式在哪里,不能说是建立了一些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了,因为它没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所以这一点无锡必须承担先行先试的作用,在整个基本原则上,有这么几条,一个就是坚持创新驱动与应用牵引相结合;2、坚持重点突破与协同发展相结合;3、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4、坚持试点示范与辐射带动相结合,这四个结合也对无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发展目标上,《纲要》明确指出,到2015年,无锡示范区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核心技术,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结构合理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实现一批重点领域的典型示范与推广应用,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物联网标准化工作。到2020年,无锡示范区的创新能力、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数量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实现一大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成为具有一流创新能力的技术创新核心区;集聚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集聚区;建成一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先导区。建设"感知中国"中心,是国务院确定的发展定位和长远目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建成"感知中国"中心,举步艰难,但前途光明。"智慧无锡"建设是"感知中国"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智慧无锡"建设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我们将举全市之力,汇全国之智,聚全球之才,全方位推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物联网 商业智能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