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底,教育部连续下发多个文件,分别涉及到职业教育、视频公开课、教育网络巡展等热门教育领域。近几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云教育也被舆论热炒,它被业界誉为继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之后最有可能落地的云计算应用领域之一。然而,许多争论尚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它的应用实例、盈利模式、管理运营等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评定标准。从理念热炒到应用落地,云教育的成熟离我们还有多远?
难题一:教育资源难共享
随着云计算的兴起,“云教育”这一概念近几年正被舆论热炒,无论是作为网络教育的延伸,还是作为云计算的细分,它都被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多位专家曾表示,它将是继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医疗之后,最有可能落地的云计算应用领域之一。
那么,何为云教育呢?根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的解释,云教育就是通过云计算核心技术,把所有的教育资源连接起来,形成教育资源库的共享。因此,云教育的核心就是教育资源的导入问题,没有教育资源的整合,云教育就无从谈起。
“云教育最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教育云平台。”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研究中心教授刘延申表示,“如何以一种合理的、标准的、安全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我们在技术方面并不完善”。此外,院校或机构能否“无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也存在不确定性。
难题二:盈利模式之惑
根据业界的说法,云教育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云计算的方式提升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主要应用在国民教育领域;第二类是指围绕着云计算专业而开展的教育衍生工作,主要应用在教育培训领域。如果说第一类是由政府力量来主导,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那么第二类则主要依靠资本的力量来运作,这让它无法回避盈利问题。
“从目前来看,各家机构都处在摸索阶段,并未有一个成熟的盈利模式。”水晶石教育市场总监韩建光分析称,未来云教育的盈利点可以类比于互联网领域的B2C或C2C,“一种是提供‘场地’的平台机构,类似于淘宝,它们通过收取入驻费、宣传推广费、销售抽成等来实现营收;另一种是独立培训机构,主要通过课程销售来赚钱,但这种机构大部分是面授培训的线上延伸,主营业务还是在线下。纯线上的独立培训机构还很少,以个人行为居多”。
除此之外,韩建光认为,商家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标准化课程体系加个性化服务等,分别满足用户的普遍需求和个性化需求,“比方说,一对一辅导这种个性化服务,在线下已经做得相对成熟了,未来把它搬到网上也未尝不可”。
难题三:如何解决互动
如果说多年以前依靠传统方式授课的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功能并未改变。教育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互动性问题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就是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该如何沟通。传统的网络教育由于缺乏反馈机制、沟通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并没能解决互动性问题,“如果在线教育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谈论云教育便没有实质意义”。3D动力网总裁鲁君尚表示。
随着SNS、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成熟,在线教育的互动性尝试正在被实践所检验。“如果这种尝试最终成功了,对于传统教育来说将是一场颠覆性的改变。除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公平的现状,它还将把老师解放出来,‘把南郭先生请下台’,让好老师上课。”鲁君尚说。
难题四:面临理念阻碍
多年以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天才”萨尔曼·可汗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上初级中学的表妹经常会问他一些数学方面的问题,当他通过在线聊天软件、电话等给予解答后,不久又会有其他亲戚或朋友问到类似的问题,一遍遍重复的解答让他不胜其烦。于是,可汗尝试用浅显、通俗的方式,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做成一些简短的视频放到网络上共享,没想到一下子受到众多网友的热捧。这件事给了可汗极大的触动,他干脆辞掉工作,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在线教育平台可汗学院,除了延续那种短、平、快的课程特色外,可汗学院还整合了海量的各科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真正的资源库。
可汗学院运用的是典型的云教育模式。到现在,可汗学院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学员数量超过1000万名的大型网络教育平台,并在美国的许多学校推广,有了它,学生可以不用去上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呈现“翻转式颠覆”。
“这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看上去很美,但真要‘复制’到中国来,可能还要面临许多阻碍,例如理念问题,如何让网络取代教室,至少目前还很难达到。”一位网络教育分析师说道。
难题五:管理运营问题多
事实上,可汗学院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并不乏“模仿者”,不仅从专业的网络教育机构,甚至如新浪公开课、腾讯微讲堂等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都可以看出可汗学院的影子。
“与此同时,各种弊端也就显现出来:门户网站有着大量的用户基础,它们很容易将用户导入到自己的教育产品,但是由于它们没有实体教育经验,所以更多的采取平台模式,以避免教学管理上的风险,但网络教育还并不是门户的业务重点,所以难有发展;而专业的教育机构,往往考虑独立开发自己的线上教育产品,虽有教学资源和授课经验,但必须要解决用户问题,如果没有大量的用户,根本不可能运营下去,因为它的投入成本非常高,相较面授培训的投资回报率太低了。”韩建光表示,如何在管理与运营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令许多云教育开发者很头疼的事情。
和君咨询集团高级咨询师侯瑞琦也表达出类似的观点:“尝试者一批又一批,成功的没几个,失败的倒是太多了。”
难题六:缺乏应用实例
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解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问题,因此如何走出理论阶段,让云教育不再成为“浮云”,已成为业界谈论最多的话题。
虽然各种理论“看上去很美”,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到底是怎样的呢?对此,金智教育首席技术官陈滢坦言,云教育目前并未真正被大多数院校所接受,相反很多院校对它是十分排斥的,云教育走进校园,缺乏典型应用。“在美国的许多学校,都有一个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他们能够对学校内部的流程、结构、治理框架等有一个很好的把控;中国虽然现在也开始有了这样的主管信息化人员,但他们的话语权不大,很容易被忽视。”
“云教育走进校园,从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来分析,在推进过程中会有一些障碍,懂这行的人越来越多,这些障碍也将变得越来越校”陈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