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手机,拉着客户一起干,在网上卖,因为量不够,大家排队。”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形容小米手机研发与商业模式。
在苹果、三星稳占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今天,小米手机作为国产手机的后起之秀,一年半来,已经售出710万台,总交易额突破百亿元。这个快速崛起的新锐品牌其实也有不少劣势,如单一的机型、高端路线有风险,雷军坦言道。
“高性价比”、“秒杀”,甚至“饥饿营销”、“期货手机”,小米科技成立两年一直话题不断。面对这些肯定与非议,雷军认为,从外界的“看不起”、“看不懂”到“学不会”,说明“小米模式”的发展背后也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谈到品牌热度和发展速度,他直言:“若不是身在其中,我也觉得不可信。”究其原因,小米是站对了台风口、顺势而为,当然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
凭借对新鲜事物和数码产品的强烈兴趣,雷军对手机操作系统和硬件开发有着执着的追求。他喜欢把小米科技称为一家“铁人三项”公司,即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则是两把利剑。
他最津津乐道的当属自主开发的MIUI操作系统。小米最早使用互联网研发模式,每周在线更新系统程序。虽然每周要花费2天规划、2天写代码、2天做测试,难度系数很高,但他坚信这是一场“软件工程的革命”,为的就是提供更独特、更便捷的应用体验。“手机市场这么大,每个人都用手机,1%的需求量都是大需求。”个性主题、百变锁屏、自由桌面,让每位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改自己喜欢的系统样式,让结构更加简洁明了;字号更改、群发短信自动添加称呼,重新设计信息和电话的布局,大大方便了不同用户的日常使用。
最初,MIUI系统只有100个用户,是小米论坛上集结的一批“敢死队”,他们勇于在刷机中尝试新版本系统,不怕一不小心让手机死机。由于小米手机使用其他品牌手机做工程机,支撑其他机型,这一系统现在已拥有1000万用户。活跃的小米论坛是“米粉”的天下,其中不乏一些发烧友根据使用体验踊跃地为操作系统提建议。每次更新的四五十个,甚至上百个功能中,有三分之一是由“米粉”提供的。“我们愿意广泛听取大家的建议,有问题就改。”雷军认真地说。态度好是他认为互联网式服务的一大特点。通过在社区、微博、米聊等平台上与用户直接交流,把了解自己需求的用户吸纳过来一起做手机,关注细节,集思广益,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米粉”渴望参与其中,每当看到系统版本更新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就会心生成就感和认同感。
“粉丝经济”的创新改变了电商狂砸广告的固有模式。小米科技走的是网民最能接受的电子商务路线,不同的是,营销渠道移到了微博上,省下了广告费,也搭着我国微博用户数量急速攀升的便车,赚足了关注的目光。雷军坚定地说:“我们不在乎有人骂,只要有口碑,有不少人夸好。”
小米科技与众不同,不能不提雷军冲击高端的决心。据介绍,小米手机采用的高新技术元件,几乎每个重要零部件都可以知道是哪家企业做的。尖端科技能否按时发布、上市后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都是需要经常考虑的。“如果不应对风险,只选用成熟技术,那么只能做中低端产品。”雷军斩钉截铁地说。例如,单玻璃全贴合技术让屏幕透光率增强、色彩更加鲜明;全球首发的高通四核1.5G处理器让性能提高45%、功耗降低63%。在“米2”手机的发布会上,小米科技一连提出了近百个技术新词。
竭尽成本的定价模式也是独特之处。电子消费品达到一定的批量生产需要很长时间,传统手机往往采取每过一段时间就降低价格的办法。而雷军则是利用摩尔定理赚钱,从一开始就极力压低价位,等到销售数量增加后开始获取正常的商业利润。正是这种高性价比,让很多“米粉”一次次地准时守在电脑前抢购。
在雷军看来,其核心竞争力还源于吸纳人才的能力。小米科技聚集了大规模的海归人员,还有100余人来自知名跨国企业。“创新是系统工程,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才能持续前进。”他介绍,企业三分之一的员工是设计师,从图标、界面等屏幕的每个细节,到外放音响、内置天线面积,都需要设计师用心思考,精益求精。令他自豪的是,小米科技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部门,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思想活跃的设计团队。据透露,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研发的新操作系统邀请了一批国内优秀的设计师共同操刀。
小米科技的“异军突起”,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雷军说,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云集,为小米科技提供了大批懂技术、敢创新的人才。优化的融资环境和信贷环境帮助企业在两年内融资3.47亿美元、获得信贷额度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