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终于触手可及,一片“食品云”正飘向百姓餐桌。不久以后,食品将拥有自己的履历:名称、产地、保质期、原料“籍贯”、营养能力、有无家族遗传过敏源……“食品云”将为您的餐桌保驾护航。
轻松查询“前世今生”
新疆香梨,产自库尔勒,如今在广州超市的生鲜水果区,只要拿起智能手机,轻轻扫一下摆放在一旁的二维码标牌,手机上便会立即显示出该水果的“前世今生”:名称、产地、来自哪家农业合作社、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产品检验证,甚至社长姓名、照片,一目了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全为先。去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了《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支持食品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开发应用可追溯信息技术,建立集信息、标识、数据共享、网络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食品可追溯信息系统。
今年2月6日,财政部、商务部进一步明确鼓励推广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建设。目前各地均积极建立食品经营企业、政府、消费者全程可视、可跟踪、可溯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上海、成都、杭州、宁波、无锡、青岛等地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已经投入运营,初步实现了追溯功能,并已与中央平台对接,上传数据多达4200多万条。”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表示,部分城市的追溯体系已经发挥作用。
“云技术”提供溯源服务
今年7月2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台的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建立“食品云”,帮助消费者检索食品信息、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并为食品销售提供溯源服务。
"食品云"实际由物联网和云计算一前一后两个体系组成。”哈尔滨市工信委官员介绍说,“物联网负责前端信息的采集,云计算解决追溯系统的后台问题。”随着追溯系统的完善,势必会有海量数据需要存储,云计算虚拟化和分布式的存储方式,能够在存储大量数据的同时,尽量压低成本,其特有的交付方式,也将极大提高数据传导和使用效率。
其实,第一个吃螃蟹的并不是哈尔滨,早在2010年8月,四川省成都市就借助微软云计算技术,建立并开通了“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据市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控系统处介绍,系统开通当年,猪肉私屠滥宰的数量就降低了35%,市民对猪肉的满意度比2008年提高了1.57%。
今年上半年,上海“云海计划”的重点支持项目“华云计划”完成了食品安全云平台的研发工作,不久的将来,上海市民也能享受到“食品云”的服务。
信息化实现全程跟踪
目前,各项分段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确实解决了部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但由于采用“分段管理”,并未达到对食品来龙去脉的全程追踪。比如,商务部门的肉类流通追溯系统无法追溯生猪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喂养问题,同样农业部门的动物养殖可追溯系统无法解决肉类流通存在的私屠滥宰、质量卫生等问题。11月17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指出,食品安全产业链的安全建设是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关键。
“有能力集中分段监管的海量信息资源,为监管部门提供全面、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实现全程管理的信息互通。同时,云计算的按需分配服务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要。”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建议说。
将“云计算”运用于食品安全领域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更显示出食品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华云计划”食品安全云项目执行负责人袁兵表示:“目前我国的食品信息化程度较弱,特别是源头从业人员文化层次低,信息化水平不高。云技术恰好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食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