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居民Sarah Buhr的朋友Tiffany去世几个月了,但是Buhr经常能看见他Facebook的动静,Tiffany的“Likes”, 别人的评论, 然后这些信息被自动推送到Buhr的“好友动态”里面。
Jeff Lutz也有一个相似的故事,他的祖母2011年去世的,但他的家人们一直在帮她更新FB页面,因为她生前交代过希望继续看到更新和“Likes”,但是在数周后,“Likes”会消失,只有后来2011万圣节的时候个人资料那里显示了一顶大礼帽。
本来死亡是我们很少提及的事情,但因为有了社交媒体、博客、在线账号,网络必须要考虑怎样应对这些已故人群的信息了。
现在一家创业公司Toeman就是专门为死去的人保存数字财产的,包括银行信息、抵押贷款、 个人博客、Twitter和FB资料、游戏网站资料。这些“Facebook鬼魂”之所以要“活着”,是因为有些人(活着的)习惯看到自己亲近的人、心爱的人继续在社交网站上“活跃”。
公司会让用户在去世前创立一封遗嘱邮件,这封邮件可以在他们死亡的那刻自动发给要联系的人,里面包括账户密码、各种数字材料的说明、还可以包含一个视频。
一位律师表示,其实我们当下留下的数字足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相信有必要去维护它、维护各种身份。 而现在的法律很多都没跟上现在的数字媒体,包括最后的遗嘱、给予谁访问所有数字财产和账户的权力。所以Twitter和FB有必要配合来满足执行者的需要,甚至是多个执行者的需要。而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有的只是注册时那个服务条例。
FB发言人表示,当我们受到一个用户要求纪念账号的报告,我么只会对其亲朋好友开放权限,但个人资料一栏还是可以开放的。还有一种可能是接受家庭成员的要求,禁用账户,删除配置文件和相关信息。
Google+方面表示被证实的家属可以获得死者信息,但不一定100%证实。
Twitter表示证实后会接受家属要求关闭账号。
Jed Brubaker研究“后社交网络”有3年了,收集了1500个死者Myspace账号后,他发现其他人评论中最有趣的话题是“死者能否在天堂访问他的Myspace账号”。
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最有趣的问题是,在线社交网络正在改变我们和死亡的关系,以前是你妈妈告诉你谁去世了,但现在是社交网络告诉你,因为跟那么多朋友关联着,我们这一代会听见更多的死亡消息;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种现象会不会催生一个新的社交产业:社交遗留信息的看管,毕竟那么多人希望看到已故的人存在的状态或者已故的希望自己在社交网络里继续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