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法国葡萄园出现了一名很受关注的热门工人,许多雇主都想找他来帮忙采收葡萄,因为这名工人实在太厉害,光一天就能修剪600株葡萄藤,而且据说永远不会请病假。惊人的是,他拥有四只脚(轮子)、两只手和六个眼睛(摄影机)。
只有50公分高,60公分宽的“他”,其实是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地勃艮地的一位发明家Christophe Millot所发明的Wall-Ye机器人。在葡萄酒的生产过程中,葡萄采摘是最基本也是最耗费劳动力的一道工序,但未来Wall-Ye将可解决当地许多葡萄园面临的缺工问题。
Wall-Ye负责的工作,包括修剪葡萄藤、拔除不具生产力的嫩枝,以及搜集像是土壤、葡萄及葡萄树干等活力和健康状态的重要数据。此外,还可运用追踪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绘图能力,行走在各葡萄藤间时辨识植物特征,同步运转六部摄影机并记录数据。Christophe表示,Wall-Ye配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若他发现不在指定的葡萄园内,他不会动工。
机器人会做的事不止这些。在今年德国IFA展当中,有一台即将上市的Famibot S586家用机器人,能透过里头的应用程序App,与该公司自制的指定插座联机来控制电源开关,甚至远程遥控各种家电。吃早餐的时候,点选新闻频道,他还会念新闻给你听。
需要人的地方就有机器人
美国日前研发出具备高度人工智能的灭火机器人,配备专门的传感器和红外线摄影镜头,就算在着火烟雾弥漫时,也能根据人员的手势判断和理解正确指令。
研究方指出,以往船只被击中后会产生高温和大量有毒烟雾,这种机器人可以避免船员因进行修复工作而再度受到伤害。研发的目的并非减少舰上人手,完全是为了减少同胞伤亡。
再看一下亚洲,日本算得上是全球最积极发展机器人的国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本田公司2000年开发出来的阿西莫(ASIMO)机器人。身高约130公分,体重约54公斤,他会走路、会跑、会爬楼梯和说话,也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拿起杯盘,能够响应一些简单的指令,还记得一些面孔,甚至记得很多词汇,可以说不同的语言。
对日本产业界而言,与其说他们探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哲学问题,不如说他们更在意如何真正发挥机器人的实际作用。特别是日本已走入老龄化社会,辅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目前就走在开发的前列。
包括松下、丰田、本田,日本的大企业相继开发健康照护机器人。例如丰田汽车去年11月推出四种辅助脚残疾人士行走,或帮助起卧困难人士上下床和如厕的机器人,今年开始正式在医疗设施进行实证试验,2013年可望投入实用化。
松下则开发出洗发机器人,并从今年4月起在理发店等场所进行试用。此外,松下还开发出轮椅和床合二为一的机器,除了可以在轮椅上睡觉外,还配有自动测量血压和体温的功能。
本田也宣布已向日本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提供老年人的试制步行辅助装置,将内部装有电池的装置卷在腰上,装置上伸出的支架顶端固定在膝盖上部,该装置可以感知用户腿部的动作,辅助腿力衰弱的老年人行走。
郭台铭领衔!富士康迈出机器人第一步
作为全球代工帝国的掌门人,鸿海的郭台铭深切的感受到了机器人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郭台铭饱受人力成本上升的困惑,此外,因为雇佣人数众多而导致的社会问题,也成为郭台铭头疼的难题之一。
于是,机器人项目应运而生。据郭台铭透露,富士康研发出的首批机器人从2010年起已在山西晋城园区投产,2011年该园区的机器人产能将达到一万台。
此外,一个关于富士康宏大的机器人的计划也浮出水面。“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是郭台铭的宏伟目标。按照郭台铭的预想,未来人们不再被机器控制,而是人来控制机器,把单调重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让员工解放出来。
来自富士康方面的信息显示,富士康机器人被称为Foxbot,其“智商”的世界水平约为“二十多岁”。从已经试点的机器人案例来看,机器人只能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售价在14万元至16万元之间,体积大小不一。
分析人士称,采用机器人必将成为大势所趋。原因是机器人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比普通员工要方便很多。现阶段,富士康普遍调高了工人的工资,很多地方的工人月薪到了3000元。此外,富士康还要承担宿舍楼等一系列额外费用。因此,使用机器人有很大的好处。
此外,工人通常是采用8小时工作制,而机器人的最大好处是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因此,在面对相同的工作时,机器人创造的价值要优于普通工人。
创造新生活应用
对现代人来说,太脏太累、太危险、太精细、太粗重或太反复无聊的工作,常常都希望干脆由机器人代劳。从事制造业的工厂生产线里,就应用了很多机器人,而且效率和速度都有不错的提升,但是其他应用领域像农业、教育、娱乐及医疗等多元用途,也正在全球各地上演着令人惊艳的戏码。
这一点微软总裁比尔盖兹便曾指出,机器人产业发展就像是30年前PC产业兴起一样,他大胆预估未来每户人家都会有机器人,就像现在家中都有电脑。
面对下世代的科技革命将走入你我生活,科技厂商是否已准备好?分析人士从科技厂商供应链分析,电子科技业拥有丰富的相关技术,涵盖电机、机械、信息、通讯、电子、能源、材料及创意内容,且在自动化生产和机械设备也早有完整的产业聚落。
机器人成最具国际规模的新内需产业
中国台湾大学智慧机器人及自动化国际研究中心罗仁权教授表示,相较很多产业在毛利保三保四的边缘挣扎,机器人产业和自动化产业是一个高度整合性的ICT产业,产业关联性高、杠杆效应高、产业应用领域广,从制造业、汽车业,到未来的医疗照护产业、娱乐教育产业等,不但是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基础,也是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火车头。”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也看好发展机器人产业,他说中国台湾制造业实力深厚,但未来人力的确是一大挑战,对机器人的需求势必提高,这是最有国际规模的内需产业!
此外,为了应对各个不同产业对庞大的机器人需求,如何进行订制化管理更需要软件和信息人才的配合。例如进行开发或长期维护机器人的内部软件架构、人工智能算法、人机接口的沟通、协助机械硬件制造商组装与后端测试,并解决实际导入量产后的问题等。
目前机器人的用途大多是站在协助人类的角度,但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加入更多人工智能。换句话说,要使它们可以累积失败的错误经验,往前学习、推理和自我修正,甚至可以在工作中侦测和判断工作中的异常状态,马上进行应变或是发出讯息告诉人类。
机器人会不会比人类更聪明,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是许多科技电影与科学界中不断辩证的问题。专家称,与其等着机器人的智力与运算力超越我们,不如尝试强化自己,使人类逐步成为超级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