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手机还是奢侈品,上网还得到处找网吧。10年后,很多人都有不止一部手机,移动上网更是方便又快捷。10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乐享“信息大餐”。如今,信息化无处不在,电子信息产品成为人们身边一道靓丽的风景。
10年,见证奇迹的10年。
200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万亿元,到2011年,则增至7.5万亿元,年均增速21.4%。2011年,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等主要电子产品的产量均名列世界第一;累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7亿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9.86亿户;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5.13亿人,普及率为 38.3%。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是保障国防建设和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业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积极实施结构调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稳步推进两化融合,大力开拓两个市场,实现了产业的稳步增长。
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国发18号和4号文件,支持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初步统计,国务院及各部委分别就18号文配套4项和24项政策,地方政府配套89项政策。2001~2009年增值税退税491亿元。目前4号文增值税、所得税、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等配套政策已出台。
积极实施结构调整。顺应计算机、彩电、手机等整机产品智能化、平板化、网络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利用电子发展基金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重点产品示范应用,加快整机产品升级换代。
着力加强自主创新。通过“核高基”重大专项、技术改造专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专项的支持,在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新型元器件、太阳能光伏、数字视听、计算机等产品技术领域集中突破。
稳步推进两化融合。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以来,顺应信息技术加快变革和普及应用的趋势,破解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张皮”的局面,发挥大部门制的优势,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探索推进两化融合的方式和途径。
大力开拓两个市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外贸出口的先锋,10年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从920亿美元增至6612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国家扩内需政策的持续作用下,内销贡献率稳步提升。
201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34165亿元,同比增长31.0%,比行业平均水平和同期出口交货值增速高出9.9和17.1个百分点。
成绩只代表过去,希望还在未来。接下来的1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步入加速成长期,融合创新将推动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成为未来国家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未来10年,制造业、软件业、运营业与内容服务业加速融合,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重点环节发生转移,国际领先企业将立足内容及服务环节加快产业链整合,以争夺产业链主导权。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传统产业体系带来猛烈冲击。在这场变革中,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将抓住新机遇,开拓新空间,最终赢得新一轮技术及市场大战。
新10年,新辉煌。电子信息产业将见证新奇迹,开创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