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大数据”长什么模样?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2-11-10 15:31:26   浏览:10654次  

导读:借助卫星击准蚊子、短信系统防止假药销售、智能手机可以预测谁正在变抑郁、信用卡在使用者离婚前两年就能预测离婚、药片直接将信息从人的身体传给医生这些神奇而又平凡,听起来有那么点不可思议的事情正从理论走向实践,而它们的实现都拜一项伟大的技术所赐...

借助卫星击准蚊子、短信系统防止假药销售、智能手机可以预测谁正在变抑郁、信用卡在使用者离婚前两年就能预测离婚、药片直接将信息从人的身体传给医生……这些神奇而又平凡,听起来有那么点不可思议的事情正从理论走向实践,而它们的实现都拜一项伟大的技术所赐——大数据。

今天,“大数据”俨然成为了一个流行词。但凡稍微懂一点IT的人如果不知道“大数据”,那是真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可又有几个人能说明白“大数据”是怎么一回事?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当“Big Data”被翻译成“大信息”的那一刻,笔者算是彻底印证了这个疑问。正因词义的晦涩和模糊性,“大数据”在不断被人提起、误解的同时也在被人厌烦。现在,一个名为“大数据人类面孔”的项目正试图把“大数据”解释给每个普通人,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

这个项目由全球著名摄影家里克斯莫兰(Rick Smolan)操刀执行。里克对个体关注的狂热从他那著名的《生活中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系列作品便能略窥一二。在这令他成名的系列作品中,里克和他的朋友们将视角放到了不同国家的人们的某一天的生活,这包括了前苏联、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中国等十多个国家,在通信手段和信息交流还不那么顺畅的年代完成了这一极富挑战却又意义深远的著作。

但即便是业内好手要将“大数据”这个抽象的概念给一个普通人讲明白也未必能行,那么一个摄影师为什么要挑起这个重担呢?

“大数据并不是我看着它是个热点才决定去拍摄,而是因为我有很多科技公司的朋友,他们经常谈起大数据,这让我很好奇,通过和他们交谈、向他们请教,让我受到了感染,我决定用自己的镜头来展现大数据之美。”不过,怎么才能用镜头把数据拍下来呢?里克和他的100多位摄影师朋友们开始了尝试。

镜头首先瞄准了堆积遍地的心电图图纸,他们成为了MIT计算机科学家John Guttag、心脏病学家兼计算机生物学家Collin Stultz以及不在图上的另一位密歇根大学计算机科学家Zeeshan Syed的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曾不被重视甚至被丢弃的数据创建了一个新模型,用来分析心脏病病人不同病理特征对心脏病的影响。经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筛选之后,他们发现有三种异常情况比处在正常情况的病人一年内第二次心脏病突发并死亡的风险高出两至三倍。而现有的风险筛查技术则可能漏掉约70%此类的病人,大数据的应用很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而对于喜好探究自己身体的AJ Jacobs来说,一套完备的检测设备似乎还不足以满足他量化控的需求,于是就有了这张有趣而令人惊讶的照片。“我渴望最大限度地了解与自己有关的数据。我是一个量化控。Billy Beane怎样对待棒球,日内交易员怎样对待纳斯达克,我就要怎样对待我的身体。”

海象缘何长犄角?一切源于2007年澳大利亚海洋和气候科学家为了揭开海洋神秘面纱的一项研究活动。他们与国际海事组织携手收集和共享由传感器浮子、水下自动机器人、科学检测站、远程微型感应和动物标签组成的网络的万亿字节的数据,经由分析和处理,得以知道南太平洋和南极洲附近海域的海水水温、洋流运动、动物迁徙路径等规律。

里克当然不会让“大数据的人类面孔”只停留在平面展示的水准。他本人在Android和iOS平台上分别发布了名为“Human Face of Big Data”的应用,任何人只要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就可以下载这款应用,在9月25日至10月2日这个日期区间内为项目提供自身的数据来“测量我们的世界,发现自己身边以前没有意识到的秘密”。

提供数据的方式除了回答问题之外,应用还将利用手机的传感器和手机内的数据分析用户的性格、工作、行动路径甚至是样子,当然这一切都是匿名的,绝对会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些标示着每一个独立的人信息传到了服务器端能有什么用呢,最有趣的功能来了——类似微信的摇一摇,不过这次摇出来的不是和你同一时间摇手机的炮友,而是和你在思维方式或者容貌上存在高度相似的“灵魂伴侣”——有评论用到了这个词。

当时钟拨到10月3日的时候,项目组在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的“大数据指挥控制中心”(Big Data Lab)举行大型活动,所有参与者的数据将在活动中加以分析、视觉化处理和诠释。大数据领域的专家们和创新者们将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全球各地的观众都可以实时在线观看活动直播。

天生就热爱探索世界的孩子们也在计划之中。11月8日,项目组与TED组织青年部合作、面向学生的“大数据侦探”计划始动。届时,将有全球各地6~12年级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通过该计划,收集一系列数据,测量、分析和绘制他们的周边世界。通过有趣的可视化数据和图表,使他们看到各自在观点、思想、顾虑和信仰方面的对比。

到了11月20日,重约7.5磅的大型图册《大数据人类面孔》一书将问世。这本将收录200多幅摄影作品、知名作家的雄辩文章和出自著名设计师Nigel Holmes之手的生动信息图表的著作,会通过网店和主要图书商销售。到2013年,《大数据人类面孔》纪录片也将被呈现在公众面前。

“大数据的人类面孔”涉及医疗、金融、能源、环境等关乎全人类发展命脉的领域,它对于大数据的探索尝试,将牵动全球亿万人的心。

无需置疑,“数据是新的石油”。大数据将彻底改变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重塑我们对于世界、对于生活的认知。但大数据的应用与现存的伦理还有着不小的冲突,是谁赋予了数据采集者使用个人数据的权利?如何保证个人数据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Big brother”和“Big data”可能只有一步之遥,如何让用户在监控社会下寻找到内心期待已久的安全感,或许是大数据在应用时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现在,大数据有了人的形象,那么,它无声无息地贯穿我们生活始末的那天还远吗?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大数据 云计算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