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12中国计算机大会期间举办的“大数据”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数据化生存”的时代,“大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并且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数据”是什么?数据就是资源,它像空气和水、石油和煤炭一样,就在你的周围自然而然地存在着,你每一次点击鼠标,每一次刷卡消费,其实就已经参与到了数据的生成。数据一直存在,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当前的技术手段为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提供了保障。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第一次有了如此精细的观测手段,我们可以非常精细地知道一个人或者一辆车每时每刻在什么地方出现,然后就可以产生非常精细化的数据,用来描述各种物体、社会和整个环境的行为,有了这些数据,大大减少了社会的复杂度。
今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设立了两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希望增强收集海量数据、分析萃取信息的能力,认为这事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鼓励大学培养下一代的“大数据科学家”。在商业领域,我国搭建的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平台汇集了几千万家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能够对经济运行状况做出准确的预警,有助于国家相关部门做出应对决策。在金融领域,“大数据分析”早已经成为一种流派。在美国华尔街,对冲基金、股票分析、高频数据交易等领域,数据分析师都是最抢手的人才;在中国,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业务也开始利用电子商务数据来发放信用贷款。
谁拥有了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发掘能力,谁就将占领下一个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但是目前,我国大数据应用刚刚起步,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还在萌芽阶段。从需求来看,很多产业对大数据的使用还没有意识,而供给一方,由于技术和人才储备上的落后,也缺乏深厚的数据分析手段来支撑需求。
此外,在制度层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杰提醒,当前我国大量的基础数据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今后要想不输在起跑线上,政府部门就要有更开放的姿态分享手中的数据。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麦肯锡大数据研究结果的总结,大数据主要能在以下4个方面挖掘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对顾客群体细分,然后对每个群体量体裁衣般的采取独特的行动;运用大数据模拟实境,发掘新的需求和提高投入的回报率;提高大数据成果在各相关部门的分享程度,提高整个管理链条和产业链条的投入回报率;进行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云计算、物联网、Web2.0、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让数据前所未有增长,并且更加集中,这种趋势也将一直持续下去。海量的数据中,自然也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就这个观点笔者并不否认。但是大数据这种应用目前来看还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诸多的宣传中其作用不免被放大,对于今后的发展来说,还需要认清自身需要,最好的技术未必是最适合的,多看看,多对比,盲目跟风是不可取的。《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