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邬贺铨,不仅是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更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
11月6日,年近七旬的邬贺铨来成都出席2012中国(成都)国际物联网峰会,论道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新机遇。会后,邬贺铨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物联网将是民生服务新亮点
记者:物联网是个热词,各地竞相发展这一产业,但感觉却与生活很远,您怎么看?
邬贺铨:物联网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外,产房里新生儿被抱错的事时有发生,结果这个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了。婴儿和母亲手上各绑定一个装置,一旦母亲和护士外的其他人抱婴儿就会自动报警,大大减少了差错发生率。
“看病难”其实集中在好医院。上海闸北区进行了一项创新,将一流的医疗设备配置到社区医院,其先进程度与三甲医院无异。剩下的差距就是医生水平,怎么弥补?靠物联网。病人在社区医院做检查,检查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传递到三甲医院,由大医院的医生把关检查结果,至少三分之二的病患被留在社区,有效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凸显。借助物联网技术,年轻人上班时就能看到老人、孩子在家的情况。此外,在食品安全、环保、智能交通等领域,物联网大有作为,它扮演着服务业的角色,是民生服务新亮点。
记者:对企业发展有无实际益处呢?
邬贺铨: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其应用不局限于工业,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安防、交通、医疗等行业,带给企业看得见的实惠。比如,在国家推行阶梯电价后,智能电表显得更为重要。依靠智能电表,企业能实时判断用电高峰是否到来,从而错峰用电,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传统电表望尘莫及的。
物联网回归理性有利良性发展
记者:有人将2010年视作物联网产业元年,那年各地纷纷上马物联网项目,但这两年产业为何并未做到想象中的规模?
邬贺铨:物联网在2009年才被广泛关注,经历了一阵狂欢阶段,特征就是国内比国外热、媒体比行业热、股市比市场热,炒作概念成分很重,普遍以为加个传感器就是物联网了。加之产业边界不清晰,缺乏统一标准,发展之初就显得不健康不正常。欧盟提出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推广普及。经过一两年的发展后,国内企业也渐渐趋于理性,回归正常发展。国务院即将就物联网健康发展出台意见,相信有关措施会更加有利于这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记者:产业发展的同时,一些法律空白点开始出现,譬如隐私保护等,您怎么看?
邬贺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怎样保护使用者隐私安全成为新的课题。现在很多医院都在使用电子病历,从某种意义来讲,它能帮助医生快捷地了解患者的病史,但如果有些信息不加以保护,会影响到隐私安全。还有,一些监控录像拍摄的画面或许也与被拍摄者的隐私有关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这需要依靠法律来保障。
成都物联网可向不同行业敞开大门
记者:成都已连续举办三届国际物联网峰会,您如何评价成都这一产业的发展状况?
邬贺铨:成都有着良好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尤其几所高校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物联网行业的高端软件研发领域,中国仍受制于国外,成都应发挥人才优势,在产业高端方面加快突破。成都物联网产业布局在天府新区的双流县内,双流是全国百强县,有较强经济实力,并初步形成了产业园区,这是发展后劲所在。
成都以应用示范促进产业发展的做法,赢得了业内认同。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不同行业间敞开大门,实现信息共享与融合发展,建议成都突破这方面的发展瓶颈。随着国家和省、市政府加大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相信这一产业将取得更大发展。成都壮大物联网产业,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