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经济之声评论员王思远今天点评:大数据裸婚时代。
一段时间以来,关注的微博中几乎都在讨论“大数据”时代的话题。原本以为这是企业信息管理范畴的问题。前两天,偶遇一位婚恋网站CEO,算来上次与她见面是五年前的事了。
五年前,创始人在一个寒冬中领着一众年轻人,在北京城无数个酒店、公园,发传单、办活动;那时候,她谈的是婚姻美满和感情观;五年后,她是上市公司CEO,大小阵仗见识无数,再张嘴,聊的是行业趋势,用户体验和产品新布局。
同样强烈的变化,还有网络相亲这事。五年前,婚恋网站就是婚介所,更愿意凑足一众青年男女的资料后,搞些实地见面的相亲会。五年之后,不同形态的交友平台鹊起,人气足了,人却不见了。取而代之是更多更加详尽的资料。不知不觉中,网络相亲也跨进了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裸婚时代:数据将人“扒光”
通常,大数据代表着理性、科学和成功率。它真的能为感情稀缺年代的指南针吗?一位婚恋网站创始人曾对媒体说,婚恋网站的成功率在20%左右,线下专业红娘会在40%。
我和周围一些朋友曾经注册过交友网站;如果以用户注册数为基数,个人觉得这个数字不太可能。当前的时代把感情一份为二:一半是务实和理性;一半是感性和冲动,年轻人通常叫“感觉”。大数据在真实的前提下,完美地解决了前一半问题:长什么样?多大?多高?收入多少?车房状况?
每个人上网的时候都希望了解的越多越好,但有时了解越多羁绊越多。现实渠道中,了解陌生人的信息,需要切身相处交流。大数据下,这些信息获取会在对网站的一瞥间一目了然。先前提到的那位创始人,曾说过“数据流”两类结果:
1、“数据”不给力的,无人问津;
2、“数据”给力的香饽饽,也没那么容易脱单。这类人面对的数据同样多,平均聚焦一个对象的身上的时间少了;还有数据库中更多的人等待观察。扪心自问,手握一大把票子逛商场时,有几个人没有选择恐惧症?
这就是让人感慨的“大数据裸婚”时代。裸婚,不是你有没有房子车子,而是你出现前,就裸得像一组数据了。
大数据下的U盘式生活
婚恋网站都找到了大数据的变现方式:一种是高端服务,一对一精研信息,但价格不菲;对于大多数人,在享受信息浏览权之外,需要为沟通权付费。
另一方面,很多人由此过上了一种U盘式生活。在不同的交友平台注册、觅友;即插即用的接收方式和海量信息存到一定数量时,却没有意料中的结果。当无序数据积累到一定时候时有人会拔掉U盘,远离这种交友方式。
大数据刚刚迎来粗放生产期,人们很容易被粗犷的大数据“绑架”。举个例子:人们每天都在接受微博、新闻客户端海量的碎片信息推送,一度以为信息接受方式进化了。但当有一天发现,静下来完整的读一本书后。昨天微博上发生了什么,那条让你津津乐道的消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