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虚拟化策略和私有云策略有时让人困惑,而不同的定义更是让人一头雾水。 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虚拟化技术是IT环境这个不动产的固定装置,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按需服务来提供,分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或软件即服务等几种形式,采用按需付费的模式来提供。...
虚拟化策略和私有云策略有时让人困惑,而不同的定义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虚拟化技术是IT环境这个不动产的固定装置,而云计算作为一种按需服务来提供,分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或软件即服务等几种形式,采用按需付费的模式来提供。
云计算目前吸引着更多人的注意,英国政府向公共行业开放了Cloudstore,私有行业则出现了一系列重大交易,最近的例子包括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宝洁公司。
但是许多企业仍在稳步、更低调地向虚拟化环境转移,泰晤士水务公司(ThamesWater)和梅德韦国民保健信托公司(MedwayNHSTrust)等企业最近在虚拟化方面有所举措。此外,调研机构弗雷斯特公司最近预测,市场对数据虚拟化技术的需求将增长。
企业在考虑自己走哪一条路子时,不得不认真考虑哪一条路能更好地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
这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由于这两项技术经常用与业务流程没有多大关系的语言来描述,但是还是有许多因素应该予以考虑。
成本是最明显的因素。虚拟化方面的成本会比较高,因为它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来进行建立和定制,而云服务提供商已经承担了这些成本。
后者还通过实用计算模式提供了提高效率、节省成本的优点;按照这种模式,顾客只需要为实际使用的服务付费;但是如果大量使用服务,成本就会增加,开始抵消最初节省成本的优点。
对许多企业来说不太可能是这种情况,但是有时候,自己拥有资产来得更便宜。
如果企业需要高度的控制性,那么虚拟化就能带来明显的优势。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面保持运营让企业更容易管理和改变自己的IT环境,从而提供了更大强灵活性。
如果企业运行必须针对虚拟化平台来进行调整的许多专门的应用程序,又想对使用技术方面的变化作出响应,这一点很重要。
对加大使用远程技术或奉行BYOD(带来自己的设备)策略的企业来说,这可能也是个重大因素。
更大的控制性还与数据安全方面的顾虑有关。
毫无疑问,云服务提供商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它们会提供服务级别协议,从而为它们保管的数据的完整性提供有力保障。但是数据越敏感,焦虑越大,一些企业通过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保管数据得到的保障就越大,因为它们自己的工作人员每天在数据中心负责安全工作。
这种控制还在管理涉及法律和法规问题的风险方面提供了更大的保障。
虚拟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技术资产的最充分利用。获得虚拟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和所有潜力的关键在于:在适当的时候,定期使用正确的资源并灵活快速地以一种协调性的方式,实现数据中心端到端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帮助企业提高投资回报率,提升到利用率70%以上。到目前为止,许多企业一直集中精力进行服务器虚拟化。事实上,实现存储、网络和管理虚拟化的融合基础设施所产生的投资回报往往更大。例如,由于存储管理不善或效率低下,可能导致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
为了获得融合基础设施的真正好处,我们需要各种能够简便支持数据扩展并与业务应用程序紧密一致的存储解决方案。采用虚拟化技术的存储基础设施能够帮助设备使用率提高近一倍,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有时可节省一半成本。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积极主动地使用虚拟化技术充分利用其带来的益处。
另一方面,云计算则是为用户提供使用便利,帮助其随地获取各种高度可扩展的、灵活的IT资源,并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云计算是一种“一切皆服务”的模式,通过该模式在网络上或“云”上提供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存储产品正在逐渐改变企业经营大量数据的方式。对于那些希望从这些产品中获得最佳回报的企业而言,硬件基础设施要求服务器和存储器完全基于能够提供可扩展性、可靠性和灵活性而设计。
尽管云计算和虚拟化并非捆绑技术,二者同时使用仍可正常运行并实现优势互补。云计算和虚拟化二者交互工作,云计算解决方案依靠并利用虚拟化提供服务,而那些尚未部署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公司仍然可以利用端到端虚拟化从内部基础设施中获得更佳的投资回报和收益。
例如,为了提供“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服务模式,云计算供应商必须利用虚拟化技术。因为只有利用虚拟化,他们才能获得灵活的基础设施以提供终端用户所需的灵活性,这一点对外部(公有或共享的云)供应商和内部(私有云)供应商都适用。
对于许多公司而言,初次利用云计算可能有点令人担忧,因而需要一些支持。现在有很多公司为客户提供了许多云资源以及培训,例如惠普的研讨会等,以此帮助企业开发其自己的云计算方法并找到利用技术的最佳途径,其中包括提供云服务,提供云服务资源或部署私有云计算基础设施。
对于那些希望部署更有效解决方案的用户以及希望创建大量云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而言,一种完全融合的基础设施无疑是其最佳选择,该基础设施还能为用户提供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需求的技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