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铬”胶囊·物联网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2-04-20 19:47:20   浏览:11097次  

导读:一“铬”激起千层浪。4月15日,媒体曝光多地厂商用废旧皮革为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企业。经检测,13种胶囊产品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多达90余倍。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修正药业等药企的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目前,河...

    一“铬”激起千层浪。4月15日,媒体曝光多地厂商用废旧皮革为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企业。经检测,13种胶囊产品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多达90余倍。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修正药业等药企的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目前,河北、浙江警方已介入调查。

    对于“毒胶囊”的出现,老百姓愤怒并恐慌着:“如果连药都是带毒的,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随之而来的民众反应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人意料:有的老人担心吃问题胶囊直接吞药粉致食道被灼伤;有的网友在网上教大家如何把胶囊扔掉,用馒头包住药粉吃药;有的网友结合之前被曝出的“皮革制老酸奶”调侃称:“以后我要是想吃果冻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想吃老酸奶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以后我要是感冒了,我就拿自己的皮鞋舔一舔。”

    《人民日报》刊文大声疾呼:“工业明胶”发癫,监管不能总是最后才来!分析文章指出,发生药品安全事故,一方面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使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药品产品的信誉也面临严重危机。为什么会频发药品安全事故,并形成公共危机事件?缺乏事前与事中的监管、监测,没有完善的前瞻和预防机制是重要因素。仅仅关注事后的检查程序,稍有疏忽,就会使许多问题成为“漏网之鱼”,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售假药致多人死亡、山西麻疹疫苗等事件的发生中,可见一斑。监管不该也不能总是最后才来。提高和完善全方位的监管,将工作做在“事故前”,是当下重建消费者药品安全信心的最可期待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应该迅速行动起来,以公众利益为最大关切,排除关联利益的干扰,加强药品安全的管理。

    那么,事前监管靠什么?记者不禁想到物联网。专家指出,在我国现有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中,普遍存在着监管人员少、企业分布分散、监管难等诸多问题。监管部门往往只能在事故发生后才能发挥作用,导致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落后的监管手段。为了实现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有效监管,近年来我国开始研究采用信息化手段对食品药品进行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的全程监管,取得一定进展,物联网就是手段之一。

    针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督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搭建全国性物联网平台,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方便地了解食品药品的真假和“来龙去脉”,并为政府监管提供有效手段。廖仁斌认为,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现,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安全有效的溯源技术手段。传统技术手段在进行“全过程监管”中存在着较多的“盲区”:企业生产者缺乏对原材料鉴别好坏的有效方法;流通领域食品药品容易被“调包”;食品药品采用的身份标签是一维、二维条码,很容易被仿制;监管部门也缺乏对食品药品生产、销售全部环节有效监管的方法。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正加速成长,技术手段逐步成熟。其中,无源安全电子标签(RFID智能标签)的生产成本越来越低,现在已可控制在0.1~0.2元,在食品药品中普遍使用已成为可能。如果用它代替目前的条码,并搭建全国性的物联网平台,在所有食品药品生产相关企业推广使用,不仅消费者可以方便地了解食品药品的“来龙去脉”,也为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保障。

    由此可见,运用物联网的技术来强化药品的安全管理,能够帮助职能部门将事后监管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变过去的静态监管为动态监管,在全面提高综合监管效能的同时,强化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为切实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安全发挥积极的作用。虽然物联网不能包治药品管理“百病”,但是,有关管理部门在下一步规划、治理过程中,到了把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纳入药品事前监管措施的时候了!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