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地址分配机构(IANA)于2011年2月3日正式宣布将其最后的468万个IPv4地址平均分到全球5个地区的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亚太互联网信息中心(APNIC)于4月15日宣布正常可分配的IPv4地址告罄,在当前IPv4地址逐渐枯竭的关键时候,由IPv4向IPv6过渡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紧迫。从达成目标角度而言,只有采用IPv6才能从根本上解决IP地址的可扩展性问题,满足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应用和海量终端对于IP地址的需求,确保下一代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然而,IPv4向IPv6的过渡是一项分阶段、分规模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网络、应用、用户、终端以及政策环境、产业链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迄今为止,业界有关IPv6的部署应用还都局限于企业级的方案,仅在局部非商用网络中开展了一定范围的IPv6网络和业务示范。在网络技术的规模部署、用户的鉴权管理、业务应用的全面提供等方面亟需运营级网络构建的案例和经验,以进一步解决业务策略、技术规范、支撑系统、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得IPv6的演进可以从试商用阶段迈向规模部署阶段。
同时,由于目前诸多IPv6过渡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全球各大运营商均处于探索试验期,未出台明确的IPv4向IPv6的过渡演进路线。这给我国实施IPv6过渡技术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将世界上最大规模宽带用户的IPv4网络平滑过渡到IPv6网络是一个极具创新挑战的复杂难题。如何充分结合现有网络的实际情况,研究切实可操作、可部署的IPv6网络、终端及业务的端到端IPv6过渡解决方案是我们面临的具体目标。《构建运营级IPv6网络》中对现有各种IPv6过渡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有创新思路解决方案的介绍。 为了帮助业界更好地掌握IPv6技术,并结合网络现状开展IPv6的部署实践和技术创新,《构建运营级IPv6网络》首次从商用网角度介绍IPv6,以最新的IPv6协议与标准为核心,围绕IPv6的核心技术协议,IPv6在运营级网络中的演进思路、解决方案、设备情况,以及IPv6业务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对IPv6成功的示范应用网络也进行了介绍,并对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既有全盘的运营思考,又不失技术前瞻性,是研究和实践IPv6技术的有益参考。
《构建运营级IPv6网络》由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下一代互联网团队联合编写。书中分享了该团队多年来对于IPv6的理论研究和网络实际部署的经验,是其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相信全书的系统化描述将会使广大读者受益。
本文作者: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赵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