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统计的科学发展与统计科学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1-10-18 08:46:49   浏览:14276次  

导读:中国统计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9月22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统计的科学发展与统计科学。这是全国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统计科学讨论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徐一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
      中国统计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统计科学讨论会9月22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统计的科学发展与统计科学”。这是全国最高级别、最大规模的统计科学讨论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徐一帆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李强,联合国统计司司长张保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马志明,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耿直,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天津财经大学教授肖红叶,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蒋萍,台湾辅仁大学商学研究所所长谢邦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助理处长梁坤志和高级统计师余振强受邀分别作了精彩报告。开幕式由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鲜祖德主持,来自全国有关院校、统计机构、政府部门的学者、官员和论文作者近200人聚集科讨会,为统计的科学发展与统计科学建言献策。
      此次大会共收到论文314篇,经专家双向匿名评审、严格筛选,共有205篇论文入选,其中会议发言论文130篇。论文选题十分广泛,研究与讨论的主题涉及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面的研究;加强政府统计标准建设方面的研究;加强行政记录与官方统计的关联问题的研究;反映科学发展指标的测算问题研究;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研究;统计基础与基层建设问题研究;社会发展与民生统计测量等诸多方面。参会论文普遍具有较高水平,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国统计科研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水平,尤其是特邀学术报告的研究成果在与会代表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统计科学要服务于统计的科学发展
      围绕此次会议的主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徐一帆指出,统计科学要服务于统计的科学发展。他说,近年来,统计科学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统计理论研究的进展加快上,也反映在更好地服务于统计的中心工作上,取得了许多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成果。尤其是更加关注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更加重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二是更加积极开展民生统计问题研究,三是积极开展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研究等。
      徐一帆强调,统计科学要进一步推动统计的科学发展。从统计的科学发展来看,全国统计系统围绕“三个提高”,积极推进统计事业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设以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为内容的“四大工程”,这是事关统计的科学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他指出,统计科学创新的源泉来自统计的科学发展;统计科研要以统计的需求为导向;普及统计科学也是统计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
      徐一帆还谈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困难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对统计科研来说亦是如此。中国统计学会积极探索统计科研资源整合的新模式。2009年4月13日,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6家单位成为首批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基地。同年9月,科研所与各研究基地经过多次磋商,并结合当前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各研究基地的特点,确定了第一期共7个选题。2010年底,首批研究基地的7项科研课题都通过了结项验收,不仅理论水平和完成质量高,而且针对性强。特别是《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统计推断与科学计算》、《〈中国统计年鉴〉解读研究》、《关于我国统计调查体系改革与完善的进一步研究》和《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更重要的是贴近统计科学研究和统计工作实际。
    官方统计面临新挑战
      联合国统计司司长张保罗从国际的视角为与会代表作了题为《统计与社会:官方统计的挑战》的特邀学术报告。他指出,经济全球化造成对政府统计的需求与日俱增,打造强大的统计系统已成为全球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他说,目前官方统计面临四个挑战:一是中东和北非国家的动荡给政府统计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需要重新建设冲突后的政府统计系统,并重新树立统计机构的公信力。二是GDP作为测度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指标具有局限性,需要扩展对经济资源的测算,强调家庭的资源及其分配;开发幸福、生活质量的主观衡量方法,改进分配不平等的测算;更准确评估增长的可持续性,编制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指标。三是随着绿色经济成为政策的核心焦点,需要统计机构提供各类数据以满足政策需求,需要开发环境统计发展框架,实施和完善SEEA。四是地理空间信息存在显著的缺口,需要制定地理空间信息的全球标准,开发共同的工具和统计方法,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全球政策问题相关联,将统计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相整合。官方统计工作通过统计方法和手段、统计信息和分析为社会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统计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创新
      目前,全国统计系统正在奋力推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全力实施四大工程建设,积极创新统计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等。与会代表紧扣这些热点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统计四大工程建设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李强就四大工程这一热点问题作了题为《推进四大工程建设  实现统计工作三个提高》的特邀学术报告。他向与会代表阐述了四大工程的内涵:四大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基础,企业一套表制度是核心,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是平台,联网直报系统是手段。简言之,四大工程就是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四大工程既是内容独立又是密切联系、互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其中统一的软件平台是四大工程的技术主线,对其他三大工程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强指出,建设四大工程是在现有体制条件下破解统计工作难题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举措。而现阶段全面推行企业一套表的基本条件已趋于成熟。一是全国统计系统对实施一套表的认识已基本统一;二是多年来的探索和研究为实施企业一套表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三是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已初步建立;四是统一认定企业一套表调查单位的相关工作稳步推进;五是多年的研究试点为实施一套表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推进统计四大工程,一是要统一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要充分调动多种资源;三是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推进;四是要抓好试点,全面实施。
      (二)统计调查体制改革与发展
      围绕政府统计调查体系改革问题,与会代表基本上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条从统计调查制度方法角度进行改进和完善,另一条从统计调查组织体制角度进行改革。山东工商学院王忠辉和王艳明从纵向关系角度讨论统计调查组织体系的改革模式。他们认为,“一局制”、“二元统计管理体制”和“两层次统计调查体系” 是政府统计调查体系改革的三种可能模式,在对这三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后,他们认为“两层次统计调查体系”改革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在对城镇住户调查方法改革的探索方面,国家统计局陈小龙认为,现行城镇住户调查中的日记账方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住户调查是以日记账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数据采集周期为每月一次,所有收入内容按家庭成员分别记录,所有消费支出内容按家庭为单位统一记账。由被调查户记录本户一个月中的全部收入和支出数据。住户调查方法的改革目标必须紧抓以下两点:一是解决开户难、居民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幅减轻调查户的工作量;二是数据的信息量不能减少太多,否则,不能满足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住户调查的需要。他建议住户调查方法的改革宜采用问卷调查和日记账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应成为今后住户调查的一种主要方法,而日记账将作为今后住户调查的一种补充方法。
      厦门大学许永洪、福建省永春县农调队林华智分别就使用行政记录改善政府统计的方向和城乡收支一体化统计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三)基层统计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一般是指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县级制定的各项统计调查制度,依法管理同级政府部门和基层调查单位统计工作,实现自身运行管理的全部活动。从包括的范围讲,一般指县、乡两级统计机构管理的全部活动、部门统计、企业统计等。统计基础工作是统计工作的源头,是统计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和管理的首要环节,统计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着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与会代表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统计建设提出了思考。
      河北省统计局科研所宋辉分析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河北省为例,给出了县、乡两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思路和实施办法,并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问题进行了探讨。
      湖南城市学院罗放华提出基层统计市场主导模式的概念,他认为基层统计市场主导模式的总体构架包括管理理论、系统结构、管理规范、维护保障四个主要部分。其中,系统结构由相互关联的基层统计组织系统、交易系统和管理系统构成,试图为我国基层统计的事业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江苏省统计局盐城调查局虞华、广西财经学院胡桂华、临汾市统计局苏彩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向书坚和柴士改分别从价格调查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人口普查数据修订、GDP数据修订等不同角度对加强统计工作提出了建议。
      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受到高度关注
      这次会议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使得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化。与会代表从数据质量的认识偏差、利益相关者、行政登记数据库等多个方面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进行了研讨。
      以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蒋萍所作的特邀学术报告最具代表性,她在题为《全方位、立体性数据质量概念的建立与实施》的报告中指出,数据质量不仅仅指“准确性”,还包括诚信、方法的健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性、可获得性及质量前提。国际上数据质量概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数据质量概念是全方位的,其评价是多方面的;数据质量的评估是立体的;评估对象不是唯一的;“生产条件”是保障数据质量的首要条件。国际上通行的数据质量概念及国际统计标准是构建中国统计框架的唯一参照系,也是保障中国数据质量的强有力技术支持。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中央政府要解放思想,将统计作为一个技术部门,从政治上对统计机构松绑,保证中国统计能够按照统计自身发展规律正常发展;第二,全面对外开放,按国际标准构建统计工作框架与技术流程。
      目前大量的研究中对部门专业性调查数据和跨部门行政登记数据的重视度不够。厦门大学魏瑾瑞、谢邦昌、朱建平从整合跨部门行政登记数据库的角度,提出了处理跨部门行政登记数据的集成分析方法和模块化组织理论框架。他们认为统计部门不仅是数据的生产者和储存者,特别是在应对公众多样化需求和快节奏变化的背景下可能更重要的是作为数据的组织者和分析者,是对统计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者。一如企业根据交易成本与协调成本的比较将部分业务外包于市场其他参与者,模块化组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统计工作“外包”于部门行政登记,从而使统计部门更专注于数据组织、分析、规则制定与监督体系建设。事实上,单从这种更精细的专业化分工来看,它对数据质量的提升也是有所助益的。最后,大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与提升的视角都着眼于“内”,对统计外部环境建设关注不多,比如大众对数据的真实性仍有顾虑,而事实上,内部的修正与外部环境之间是有一定互动关系的。
      统计数据质量涉及到数据的生产者、使用者、提供者和监督者等利益相关者,不同主体关注的数据质量维度各有侧重。浙江工商大学程开明认为,作为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主体的统计机构,应突破自身作为数据生产者的局限,兼顾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针对生产者、使用者、提供者和监督者视角,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和多样化的评估形式,全面评估统计数据质量,采取有效的数据质量管理策略。
      兰州商学院杨盛菁、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马卫、哈尔滨市统计局刘丽俊、汕头调查队林永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辛金国和严兴良、国家统计局佳木斯调查队田野等从不同角度围绕统计数据质量内涵、数据质量影响因素、评估方法、改进途径、控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不断拓展
      国民经济核算是本次讨论会的另一个热点,与会代表就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
      2008 SNA最主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对金融核算的发展与完善。总的来看,2008 SNA对金融核算的主要发展可归纳为概念、分类、产出估算方法、特定项目处理和其他五个方面。北京师范大学陈梦根提出,中国从1990年代初开始采用SNA体系,国家统计局先后颁布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1992)和《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原则、分类、基本框架和核算内容进行规范,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国核算体系。但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服务业统计不健全、机构部门账户存在众多不足、金融核算领域还留有太多空白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新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基金公司发展迅猛,非上市公司分红、基金公司运营、新型金融衍生产品等一些新情况在金融核算中没有得到体现。中国应充分利用实施2008 SNA的契机,积极采纳新的概念、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发展和完善中国的金融核算,逐步建立起一个科学高效、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金融核算制度。
      2008 SNA首次探讨性地提出了一种福利测度思路。国家统计局统计科研所何强认为,SNA对福利测度的保守态度是不可取的。它应该积极响应当前时代的需求,以更加兼容、开阔的视角重新审视福利测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 Kahneman认为,既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度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方法,那么国民福利核算体系在未来也有可能取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而成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何强对其国民福利核算体系在未来取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观点持保留意见,但对其建立系统的国民福利测度方法的倾向性态度是非常支持的。在具体的宏观发展步骤上,他认为要完善福利测度方法首先要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框架下的福利概念本身,在GDP核算的基础上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影响福利的多个重要方面全方位地进行针对性改进。概念清楚地界定到哪里,方法就跟进到哪里,并进一步确定福利测度在流量、存量核算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核算探索,促进核算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并最终推进系统的福利核算框架构建,为全球人类的和谐发展带来更多的福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许晓娟、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研究了全球化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挑战SNA以国家为单位的基本框架;二是加工贸易和仲介贸易挑战SNA以行政管辖为前提的数据采集机制;三是一些指标会受全球化的影响;四是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会带来GDP的系统偏差。
      上海财经大学张鸣芳、李腾飞利用2003-2010年上海市季度GDP和年度GDP数据,用Denton比例法解决了季度值与年度值的衔接问题。实证研究证明:Denton比例法不但使衔接数据满足了年度总值的约束,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季度值序列的环比变动特征,消除了一般比例修正法带来的台阶问题,显示了Denton比例法在解决衔接问题中的良好效果。
      湖南大学许鹏、叶少波、欧阳胜银将现行的宏观经济统计国际准则分为统计分类国际准则、数据生产国际准则和数据公布国际准则三类,对三者中的主要准则,即ISIC和CPC,SNA、BPM、GFS和MFS,以及GDDS和SDDS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数据生产国际准则与数据公布国际准则的联系,总结了当代统计国际准则发展的特点,据此提出了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启示,即:以国际接轨为改革的主旋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应注重分工协作、在重视数据生产的同时更应重视数据公布。
      经合组织(OECD)各国CPI的基础概念和具体编制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东北财经大学徐强从测度目标与理论框架、范围、消费品和服务分类、支出权数来源与更新频率、抽样方法、质量变化调整方法、计算公式、自有住房、季节性产品、季节调整等多个方面对OECD国家CPI的编制方法进行了系统比较,并总结了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一是消费品和服务的分类应转向COICOP分类体系;二是抽样调查方法应更加科学化;三是加快权数更新的频率;四是加快引入Hedonic等各种质量调整方法;五是发布经季节调整的CPI数据。
      东北财经大学黄雪成、上海金融学院吴开尧和杨廷干、河南大学杨凤娟、东北财经大学刘渊等分别就提高我国CPI数据质量、基于网络化统计生产方式的我国能源核算、2008版MFS与2000版MFS的比较研究以及储蓄测度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经济发展的测度
      天津财经大学肖红叶在题为《全球经济模型的研究框架——FRB与IMF研究评述》的特邀学术报告中从全球化、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关注全球经济模型的原因。他认为其原因有三:一是世界经济的基本态势;二是金融危机对全球冲击与世界经济秩序调整;三是全球经济研究是我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报告全面介绍了全球经济模型的提出和扩散情况,分析了全球经济模型发展的政策需求与技术驱动因素,总结了美联储全球模型FRB/Glboal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全球模型IMF/GEM各自的目标、基本特色、模型基本框架、模型的模拟实验机制等,认为全球经济模型研究提出了复杂现象测度命题,这将为我国经济统计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复杂经济测度应成为经济统计研究的一个主战场,经济统计学界应投入力量开展全球经济模型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统计理论、方法应用更加结合实际
      (一)统计学与数学的互动关系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统计学调整为一级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志明在题为《统计和数学要相互欣赏》的特邀学术报告中提出,在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统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统计与数学这两门学科既不是蕴含关系,也不是相互独立的。数学为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的发展提供基础,而反过来,统计科学的需求也会促进数学的发展。统计与数学要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马志明教授用两个实例说明了统计学的发展需要与数学交融。一是为完善我国人口统计调查制度、改进全国及分地区年度人口资料,应建立科学的人口统计模型,这些模型需要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小域估计的抽样调查要用到一些前沿的数学知识。二是互联网页面排序问题,面对海量的用户上网统计数据,必须巧用深刻的数学理论,才能建立可操作的实用算法,计算出页面的重要性排序。
      (二)统计理论、方法及应用
      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等几乎所有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自1888年高尔顿提出相关性概念以来,统计学关于相关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关于因果关系的研究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北京大学耿直对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进行了探索。他在题为《因果推断的统计方法》的特邀学术报告中指出,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重要概念。他说,相关关系只能用在没有外部干预情况下的预测,而因果关系意味着可预言性,可以进行干预情况下的预测。无因果关系可能会表现出虚假的相关关系,有因果关系也可能表现出无相关关系。在分析辛普森悖论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替代指标悖论,并探讨了如何评价事物之间的因果作用,如何挖掘因果关系,如何进行干预预测的统计方法。
      台湾辅仁大学谢邦昌在《云计算在统计研究之应用及前沿综述》的特邀学术报告中生动地描绘了云计算在统计研究中的美好前景。他提出,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运算方式,它通过互联网为个人或企业提供按需即取的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存储量成倍地增长,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海洋、知识荒漠”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且一经出现就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随着统计实务应用及数据挖掘的逐渐成熟,以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为核心的商业智慧已经成为IT和其他行业中的必争之地。云计算可以实现使用端通过在线上传数据或购买数据,通过云数据仓库服务进行数据仓库建模和数据抽取,在线支付使用数据挖掘工具和商业智慧相关分析处理软件。数据挖掘和商业智慧的原理相似,均由数据提供信息、产生知识,再由知识累积智能。而云计算可以使这个过程在互联网上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云计算可以提供基于SaaS的知识与智能分析的服务(Information &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简称IIaaS,它是SaaS的延伸。他同时指出,目前云计算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安全性的保障。
      上海交通大学孙祝岭、施珺羽、施琪俊提出了一个评估统计估算方法优劣的评价标准——多优准则,用多种常用统计估算方法对我国若干个缺损或有疑问的价格指数进行了估算,提出的若干个缺损或有疑问的价格指数的估算结果,并应用多优准则对估算结果进行了选择和讨论,改善了数据质量,对相关的统计分析有一定参考价值。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强、刘黎明研究了响应变量随机删失情形下的线性EV模型的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证明了未知参数估计的渐近正态性,同时将经验似然方法运用到了上述问题,证明了所构造的经验似然比统计量渐近于卡方分布,所得结果可以用来构造未知参数的渐近置信域。
      稳健主成分回归(RPCR)是稳健主成分分析和稳健回归分析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安徽财经大学卢二坡、张焕明运用稳健主成分回归和异常值诊断方法,对2008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横截面数据可靠性作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稳健主成分回归能更好地克服异常值的影响,使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并能有效地克服经典的主成分回归方法容易出现的多个异常点的掩盖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吴晓坤论述了保险、概率、统计统一于人们实践中对可能性事件的认识态度,人们对事件发生概率依据自身作出调整,或高于客观概率或低于客观概率,由此解释了保险的定价问题,同时也对效用函数进行了合理修改和解释。
      兰州商学院黄恒君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黎明根据收入分布拟合研究现状,给出了基于B-样条和分布函数形式相结合的收入分布函数及拟合思路,并将该方法用于我国1996-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序列拟合、洛伦兹曲线估计和基尼系数测算的实证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杨贵军、王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杨延飞、徐映梅、王志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贺建风,中国人民大学贺本岚等就抽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计量经济模型应用
      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经济过程各环节之间、经济活动中各因素之间,除了存在经济行为理论上的相互联系之外,还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机构分析、政策评价、经济预测和检验与发展经济理论。天津财经大学李腊生、翟淑萍、刘磊从投资者异质性的客观现实出发,通过对投资者二维视角的交叉分类与相关行为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按交易特点与行为依据的新的分类方案,即将投资者分为套利交易者、价格预期交易者和量能变动交易者三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各类投资者的需求函数,通过对证券市场供求函数的讨论,利用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投资者异质性的证券市场定价模型,并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2011年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主要由价格预期交易者的诱导性策略行为与量能变动交易者的羊群行为决定,套利交易者的套利行为对市场价格没有显著的影响,证券市场扩容也未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系统性冲击。
      北京师范大学吕光明等利用1999-2009年的中国季度数据,构建了由GDP、外汇储备累计额、消费者价格指数、货币政策(分别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人民币贷款余额、一年期贷款利率和银行间7 天同业加权平均利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础上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
      西北师范大学杨立勋、韩立国通过构建二元SVAR模型,将影响中国实际GDP波动和失业波动的随机冲击分解成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
      东北财经大学陆倩倩利用1997-2009年的金融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全局相关和局部相关的检验,发现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聚集现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程学锐以新古典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等统计方法来研究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口数三变量对GDP的冲击。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熊鹭、湖南商学院张芳和李梦觉、东北财经大学张怀宇等就境内外汇率市场互动关系实证研究、中国加工贸易技术扩散效应、基于UN-CTS的犯罪与腐败关系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社会经济统计分析更加广泛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路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史亚东利用分块RAS法,计算得到了1993-2009年国内产品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获得了1993-2009年中国20个部门出口隐含碳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出口隐含碳及其占全国碳排放量的比重呈逐年提高的趋势,且2002年后增速明显加快。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向书坚、郑瑞坤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中,构建了能够反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5-2006年的时序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测评。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依然体现在经济运行质量上,对资源的投入、消耗及其排放关注过少,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依然较大,严重制约了人民生活与生存质量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任重道远。
      兰州商学院庞智强、王必达构建了一套以反映发展目标、模式、资源、资本、技术、制度以及市场机制创新为核心内容的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典型地区经济转型进程的实证分析,揭示了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的突出制约因素和主要着力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海平构建了由28个指标组成的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我国31个省市区2009年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数据,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的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法(PPC)对31个省市区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厦门大学徐丽、福州大学林筱文构建了包括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资源供给能力、海洋环境治理及保护能力、海洋科技综合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五个方面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
      山西财经大学高艳云、林剑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CHNS)选取了中国市场化进程中1993年和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在此时间跨度内中国的工资性别差异情况。一个基本结论是在市场化进程中两性的工资差距在扩大,而分解结果又说明对女性的歧视很严重,一个重要的政策建议是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同时要特别重视女性的受教育状况,以提高其竞争力。
      与会代表还围绕反映科学发展指标的测算研究、社会发展与民生统计测量、收入分配状况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研究等诸多问题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了学术成果、学术思想和学术水平,并为本次科讨会营造了鲜明的学术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梁坤志、余振强通过制作精美的宣传短片对2013年ISI世界统计大会进行了推介。国际统计学会属非政府组织,是一个有逾120年悠久历史的著名专业团体。学会因迎合世界各地对专业统计信息的需求和带领推动统计方法的发展及应用而享负盛名,第59届世界统计大会将于2013年8月24日至30日在香港举行。大会将给予统计专业人员相互就不同统计范畴的新研究交换最新动态提供机会,为专业研究带来更广泛的应用。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