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林与人工智能
介绍人工智能, 不能不从图林说起。英国著名学者 阿兰·图林(A. Turing) 不仅以“纸上下棋机”率先探讨了下棋与机器智能的联系,他还是举世公认的“人工智能之父”。
图林的一生充满着未解之谜,他就象上天派往下界的神祗 ,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为人间留下了智慧,留下了深邃的思想,后人必须为之思索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许多文献甚至提出,图林不仅是“人工智能之父”,他也是“计算机之父”。曾担任过冯·诺依曼助手的美国学者弗兰克尔这样写到:“许多人都推举冯·诺依曼为‘计算机之父',然而我确信他本人从来不会促成这个错误。或许,他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助产士,但是他曾向我,并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别人坚决强调:如果不考虑巴贝奇、阿达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关概念,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属于图林。”
正是冯·诺依曼本人亲手把“计算机之父”的桂冠转戴在图林头上。直到现在,计算机界仍有个一年一度“图林奖” ,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颁发给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像科学界的诺贝尔奖金那样,是电脑领域的最高荣誉。阿兰·图林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思想,似乎都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不断追逐的目标,不断地被以后的发展证明其正确性。
图林1912年6月2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孩提时代性格活泼好动。3岁那年,他进行了在科学实验方面的首次尝试──把玩具木头人的胳膊掰下来种植到花园里,想让它们长成更多的木头人。 8岁时,图林尝试着写了一部科学著作,题名《关于一种显微镜》,这个小孩虽然连单词都拼错了许多,但毕竟写得还像那么回事。在书的开头和结尾,图林都用同一句话“首先你必须知道光是直的”前后呼应,但中间的内容很短很短,可谓短得破了科学著作的纪录。
1931年,图林考入英国剑桥皇家学院。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不到一年,他就发表了几篇很有份量的数学论文,被选为皇家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年仅22岁。1937年,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又收到图林一篇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作为阐明现代电脑原理的开山之作,被永远载入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册。这篇论文原本是为了解决一个基础性的数学问题:是否只要给人以足够的时间演算,数学函数都能够通过有限次机械步骤求得解答?传统数学家当然只会想到用公式推导证明它是否成立,可是图林独辟蹊径地想出了一台冥冥之中的机器。
图林想象的机器说起来很简单:该计算机使用一条无限长度的纸带,纸带被划分成许多方格,有的方格被画上斜线,代表“1”;有的没有画任何线条,代表“0”。该计算机有一个读写头部件,可以从带子上读出信息,也可以往空方格里写下信息。该计算机仅有的功能是:把纸带向右移动一格,然后把“1”变成“0”,或者相反把“0”变成“1”。
图林设计的“理想计算机”被后人称为“图林机”,实际上是一种不考虑硬件状态的计算机逻辑结构。图林还提出可以设计出另一种“万能图林机”,用来模拟其它任何一台“图林机”工作,从而首创了通用计算机的原始模型。图林甚至还想到把程序和数据都储存在纸带上,比冯·诺依曼更早提出了“储存程序”的概念。
阿兰·图林对计算机科学的贡献也并非停留在“纸上谈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图林应征入伍,在战时英国情报中心“布雷契莱庄园”(Bletchiy)从事破译德军密码的工作,与战友们一起制作了第一台密码破译机。在图林理论指导下,这个“庄园”后来还 研制出破译密码的专用电子管计算机“巨人”(Colossus),在盟军诺曼底登陆等战役中立下了丰功伟绩。
1945年,脱下军装的图林,带着大英帝国授予的最高荣誉勋章,被录用为泰丁顿国家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由于有了布雷契莱的实践,他提交了一份“自动计算机”的设计方案,领导一批优秀的电子工程师,着手制造一种名叫ACE的电脑。1950年, ACE电脑样机 公开表演,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快最强有力的电子计算机之一。
1950年,图林来到曼彻斯特大学任教,并被指定为该大学自动计算机项目的负责人。就在这年10月, 他的又一篇划时代论文《计算机与智能》 发表。这篇文章后来被改名为《机器能思维吗?》,它引来的惊雷,今天还在震撼着电脑的世纪。在“第一代电脑”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这篇论文甚至可以作为“第五代电脑”和“第六代电脑”的宣言书。
图林写道:你无法制造一台替你思考的机器,这是人们一般会毫无疑义接受下来的老生长谈。我的论点是:与人脑的活动方式极为相似的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更有趣的是,图林还设计了一个“图林试验”,试图通过让机器模仿人回答某些问题,判断它是否具备智能。图林试验采用“问”与“答”模式,即观察者通过控制打字机向两个试验对象通话,其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要求观察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从而辨别回答者是人还是机器。图林还为这项试验亲自拟定了几个示范性问题:
问: 请给我写出有关“第四号桥”主题的十四行诗。
答:不要问我这道题,我从来不会写诗。
问:34957加70764等于多少?
答:(停30秒后)105721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我在我的K1处有棋子K;你仅在K6处有棋子K,在R1处有棋子R。现在轮到你走,你应该下那步棋?
答:(停15秒钟后)棋子R走到R8处,将军!
图林指出:“如果机器在某些现实的条件下,能够非常好地模仿人回答问题,以至提问者在相当长时间里误认它不是机器,那么机器就可以被认为是能够思维的。”
从表面上看,要使机器回答按一定范围提出的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通过编制特殊的程序来实现。然而,如果提问者并不遵循常规标准,编制回答的程序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例如,提问与回答呈现出下列状况: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你多半会想到,面前的这位是一部笨机器。如果提问与回答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问: 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
问: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是的,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问:请再次回答,你会下国际象棋吗?
答:你烦不烦,干嘛老提同样的问题。
那么,你面前的这位,大概是人而不是机器。上述两种对话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可明显地感到回答者是从知识库里提取简单的答案,第二种则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回答者知道观察者在反复提出同样
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中心论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1-09-19 14:24:19 浏览:7602次
导读:哈工大信息检索研究中心论坛 一、图林与人工智能 介绍人工智能, 不能不从图林说起。英国著名学者 阿兰·图林(A. Turing) 不仅以“纸上下棋机”率先探讨了下...
上一篇:川大智胜的后物联网应用
下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最新资讯
- 谷歌更新多款Gemini 2.0模型 卖力挥舞硅谷AI性价比大旗
- DeepSeek爆火,OpenAI、谷歌坐不住了......
- 无惧DeepSeek冲击,巨头持续加码,AI烧钱大战继续
- DeepSeek点燃AI产业圈!全球模型价格战来袭,国产算力有了新希望
- AI推理计算的可能终局:存算一体芯片!
- 科技巨头“烧钱”加码AI基础设施:数据中心需求激增、资本支出飙升
- 澳大利亚媒体:AI发展是中国巨大突破的冰山一角
- AI编程L1-L5超全分级来了!GitHub Copilot仅L1,Devin是L4
- 舒迪:DeepSeek本地部署加速端侧AI推广落地
- DeepSeek成全球增速最快AI应用,阿里腾讯百度接入/微信朋友圈新增「仅提醒朋友与我的互动」/苹果AI或4月开始支持中文
本月热点
- AI大模型评测:豆包中文对话最强,OpenAI o1推理和数学占优
- 刷屏的DeepSeek-V3能力到底如何?自称ChatGPT 真相或指向“AI污染”
- 谷歌据悉要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解除微软云对OpenAI技术的独家托管
- 国内各大AI产品功能横向对比及使用建议(2024年12月):文本生成、图片生成&图片处理、智能体篇更新汇总
- 前OpenAI首席研究官:AI下一步是什么?
- 2024年媒体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等入选
- 北京智源发布2025年AI十大趋势:世界模型有望成多模态大模型下一步
- 今年 25% 的欧洲风投资金流向 AI 初创企业
- 中国大模型“搅动”硅谷,巨头恐慌,大佬发声:中国AI已追上美国
- DeepSeek开源推理大模型R1:纯强化学习实现接近OpenAI o1水平,成本降至1/30
热门排行
-
机构看衰、专家批评项目艰难,大语言模型会不会成为即将破碎的AI泡沫?
阅读量:7107
-
人工智能对材料科学研究有哪些深远影响?谢建新院士分享
阅读量:6359
-
这个会议一天提及AI 500次,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阅读量:6243
-
OpenAI 罕见开源!低调发布的新研究,一出来就被碰瓷
阅读量:5957
-
机构看衰、专家批评项目艰难,大语言模型会不会成为即将破碎的AI泡沫?
阅读量:5200
-
AI攻占诺奖背后:新的技术革命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引擎
阅读量: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