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面向未来的化工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的融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8-26   浏览:226次  

导读:近年来,全球化工巨头如巴斯夫、LG化学、科思创等纷纷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据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发布的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名单显示,巴斯夫以超过745亿美元的化学品销售额稳居榜首,中国石化和陶氏化学紧随其后。然而 ......

近年来,全球化工巨头如巴斯夫、LG化学、科思创等纷纷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革新。据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发布的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名单显示,巴斯夫以超过745亿美元的化学品销售额稳居榜首,中国石化和陶氏化学紧随其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些巨头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整体经营情况却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全球50强化工企业中,有29家企业的营业额同比出现下降,显示出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降级及突发事件频发对行业造成的冲击。

国际市场上,对化工人才的需求同样旺盛,并呈现出跨学科、高技能、创新导向的特点。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化工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例如,巴斯夫在2024年的一系列战略调整中,不仅终止了部分非核心业务,还加大了对增材制造、生物基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投入,这背后正是对高素质化工人才的迫切需求。

然而,高素质的化工人才培养由于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显得尤为困难。一方面,化工生产过程涉及众多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极高;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工人才还需具备优秀的新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适应行业变革。此外,环保意识的提升也要求他们在产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于这方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李少白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一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化工专业中,实现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他强调,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应用和创新精神。李少白教授还提倡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构建一个“理论知识深、实践能力精、创新精神强”的人才培养模式。

李教授进一步指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与相关部门须通力合作,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增设选修和必修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创业知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等,同时增加专题讲座、竞赛、训练计划等实践环节,将应用与创新教育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中。在文章中,他特别强调了实践资源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多层次、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资源,如新能源创新实验室和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高素质化工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向上的环境。

此外,李教授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对于实现创新型及应用型工科专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他提倡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并聘任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或行业成功人士等作为校外兼职教师,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质量。“我相信这些措施在逐一落实后,将极大地有助于培养出既具备工程应用能力又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国家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说道。

李少白教授,作为化工领域的杰出学者,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他先后在中南大学、天津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并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环境学业担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致力于多相流及其传递现象、微流控技术等化工领域的研究。在科研领域,李少白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在Physics of Fluids、《化学工程》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SCI论文,为化工领域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教育方面,李教授同样成果颇丰,他不仅荣获了“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还多次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评为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李教授也不遗余力,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屡获佳绩,更因其卓越的教学风范深受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喜爱,荣获“我最爱的老师”称号。目前,李教授已携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加盟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相信他将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如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每一次战略调整与市场变化都预示着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风向。李少白教授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我们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工人才,共同推动全球化工行业的繁荣发展。(文/廉耀世)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热词: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