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清华洪波教授:脑机接口实现语音解码输出应该在三年左右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4-08-26 18:48:54   浏览:2753次  

导读: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头戴芯片,握紧拳头,两辆由人类意念操控的遥控小车缓慢向前移动,并在舞台中央交汇。8月25日,在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上,两位志愿者受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洪波邀请,向观众展示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韦英姿)头戴芯片,握紧拳头,两辆由人类意念操控的遥控小车缓慢向前移动,并在舞台中央交汇。8月25日,在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上,两位志愿者受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洪波邀请,向观众展示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场景。

两位志愿者现场演示用意念操控遥控小车。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韦英姿 摄

演讲过后,洪波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人机交互角度来说,如果有合适的电极能够长期工作,脑机接口实现语言输出“应该在三年左右能够变为现实”。

他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一篇文章为例解释,一位渐冻症患者的大脑语言区植入了128个电极,这些电极可以解读“他想说话的肌肉神经活动”,再通过大模型的帮助翻译成合成语音,语言输出“的确很快能变为现实”。但他同时提出,电极插头的长期安全性仍然是需要攻克的方向。根据他的理论测算,64个电极就能实现脑机接口的语音翻译输出。

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如何提升灵敏度和精确度?洪波认为,电极数量、材料突破和脑科学知识进步都很重要。“从无创植入的角度看,材料可能是关键,有创植入方面可能脑科学是关键。”

目前,脑机接口可大致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类技术路径。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主要运用于医疗临床场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面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场景。

当问及这两类不同技术路线背后的商业可能时,洪波提出,非侵入式将来肯定大规模出现在游戏场景里,“成为一种人机互动的产品”。而侵入式、半侵入式这类技术一旦真的能够帮助脊髓损伤、渐冻症等患者,让他们能够站起来或动起来,“将是脑机接口造福人类的重要贡献,也是所谓新技术带给我们的可能。”

他认为,不同的脑机接口技术未来“不会都变成同一个样子”,因为它们需要的场景不同。“侵入式、半侵入式都会成为产品形态,未来也可能诞生不同的技术路线。”

洪波研究的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Neural Electronic Opportunity)选择把电极放在大脑硬膜外,并在去年10月和12月完成了两例临床手术。他透露,团队监测发现,两位受试者的脑电波信号在过去8个月到10个月时间里不减反增。这一发现让他认为,脑机接口作为神经康复手段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洪波教授与无线微创植入脑机接口NEO受试者之一互动。主办方供图

洪波还透露,团队计划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大概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完成大规模临床实验,达到几十例受试患者数量,“具体的植入例数要根据国家药监部门对于产品有效性的统计测算要求”。

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自2019年起已连续举办六年。作为腾讯公司联合清华大学举办的年度青少年科普盛典,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每年邀请科学家分享前沿科技,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热情。

编辑 张晓

校对 杨利

赞助本站

人工智能实验室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